爺爺忘給孫女買玩具,被太奶奶揮拐催促,這事怎么得到那么多點贊
分類: 最新資訊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fā)布 : 01-03
閱讀 :122
圖|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中午刷到了一個熱搜視頻,想說點什么。視頻內(nèi)容是,一個月末四五歲的小女孩大哭,哭聲很響亮,孩子到底為什么哭呢?原來是爺爺去趕集,沒有給她買玩具,孫女就開始大哭起來了,這并不少見,孩子恃寵而驕,沒有被滿足就大哭,也是常態(tài),這個視頻之所以引起了很多關注,被很多網(wǎng)友點贊,是因為還有一個角色,太奶奶揮著拐“勒令”兒子,也就是這個嚎啕大哭的女孩的爺爺去趕緊買來?!罢嬗袗?!”“真幸福的一家人!”“這個女孩好幸福,有這么多人愛她!”這一次,評論還真是很暖心,很溫馨。因為這點溫馨,愣是讓這個視頻上了熱搜。不過看完,總是有點不是滋味,就想弱弱地說一句:輪到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擔心爺爺奶奶太過寵愛孩子,把孩子給慣壞了,輪到別人的孩子,大家就只看到了溫暖和愛啊?!靶∈虏蛔銙忑X”,耳熟嗎當我們打破平靜,不去點贊稱贊的時候,可能會有人站出來:真是事兒媽!就你多事,少管別人家的事,再說這都是小事,老人不寵愛孩子,難道還要冷淡孩子嗎?是啊,都是小事,不足掛齒,而且這個畫面本來就很溫暖,關鍵不在孩子,而在四世同堂,“四世同堂”這是大家點贊的根本原因。不過還是回到這個話題上,孩子小的時候,老人偏愛孩子,甚至是寵溺孩子,稍微強勢一點的老人,讓年輕人的父母插不進去手,結果讓孩子養(yǎng)成了一系列的壞毛病,這并不少見吧。很多朋友一談到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時候,就嘆氣說:“太寵愛孩子了,沒法管,孩子都被慣壞了!”這也是實情。一個好朋友就是如此,她的兒子一到爺爺奶奶家,就開始放飛自我,不限制地吃糖,吃飯讓人喂,走路讓人背,稍不順心就躺在地上大哭。前不久,在爺爺奶奶家,他還大展威風,抓起一個小汽車丟到了她的頭上,她的眉梢處被打破了。那天,她強行把兒子帶回家,拿著板尺狠狠抽了兒子的屁股五下,奶奶就趴在門口小聲啜泣。但凡她軟弱一點,這件事就過去,這孩子以后當著爺爺奶奶的面動手打媽媽就一定成為常態(tài)。可即便是這樣,爺爺奶奶還樂呵著說:“小孩子懂什么啊,何必呢!跟小孩子一般見識。”識趣的老人,即便心里不痛快,也不會去直接干涉,不識趣的老人,攔著孩子的父母,就是不讓管教,任由孩子“野蠻生長”,也不在少數(shù)。從小到大,最可愛的階段,也是最適合約束的時候老人的那一套是,孩子這么小,何必呢,畢竟是小孩子。很多老人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小孩正是可愛的時候,哪怕就是哭也是可愛的。他們就是用自己的那一套老觀念來對抗科學的教育引導,錯失了最佳的引導教育階段。等到孩子長大了,不可愛了,沒有成才,甚至夠不上一個普通人,這個時候曾經(jīng)溺愛的家長們不會說是自己的問題,只會甩鍋給“天生”,找一個同族人中不讓人待見的人,加上一句“隨誰不好,偏隨他(她)!”我們不要等到這一天講出這樣的話,因為那個時候已經(jīng)晚了,等到甩鍋的時候,孩子的各方面都成型了,一切都成定局了,什么都改變不了了。約束孩子最好的階段,就是孩子幼年時候,孩子上小學以前,很多習慣,包括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性格,都會慢慢成型,這個階段要好好引導,多多關注,慢慢教育,孩子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結語:這個好時代,我們圍觀別人的視頻的時候,當然可以笑一笑,可以多夸一夸,反正和自己無關,多夸幾句,還能網(wǎng)絡一片和諧。不過我們得自己明白這個道理,清楚教育孩子的真相。孩子越是可愛,越是不懂事的時候,才需要家長多點耐心引導和教育,修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引導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具有判斷力的孩子,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