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所謂的義務就是我們可以去做,也可不去做。如果變相的強加讓我們?nèi)プ?,那是違法的。要想不違法,那就立法。
答案 2:
下面是南方都市報的一篇文章,連作者我也轉(zhuǎn)過來了,我們共同學習一下:
參加義務植樹,美化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多給子孫留下一些綠色,這是好事。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對于一些不方便親自植樹的市民來講,適當出點錢代替勞動也是合乎實際的辦法。不過,“以資代勞”要成為一個全市居民必須執(zhí)行的制度,有幾個基本問題應該先解釋清楚才行。
首先,“以資代勞”是不是于法有據(jù)。1981年通過的《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只是規(guī)定了“在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周歲的中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并沒有對不能參加植樹的非農(nóng)業(yè)人口做出具體規(guī)定。如今瀏陽市政府提出一個動議,市-進行了批準就-了收費規(guī)定,似乎于法無據(jù)。如果按這樣的套路,豈不是地方政府想收任何費用都能暢通無阻?
其次,“以資代勞”費用的算法是否科學。一般來講,種三棵樹不需要用3天時間,以當今的物價,每天的工時費也不可能只有區(qū)區(qū)10元?!懊總€工日10元、3個工日30元的標準”,顯然與實際情況脫節(jié)。這樣的數(shù)字到底是如何測算出來的,顯然應該給出一個能說服大家的理由。如果收多少錢都是拍腦袋定政策,那么今年收30元說不出個子丑寅卯,明年就收100元也不是沒有可能,老百姓恐怕會成為冤大頭。
第三,資金的流向是否能夠公開。有人說,義務植樹這么多年,如果真的按規(guī)定執(zhí)行,恐怕連炕頭都種上樹了。話雖刻薄,但現(xiàn)實中確實存在“年年種樹年年不見綠”的情況,坐在辦公室里編數(shù)據(jù)糊弄上級的情形也不少見。每人每年30元錢并不多,但全市居民數(shù)以百萬計,放到一起也不是小數(shù),這筆錢如何保證都花到植樹上,市民如何監(jiān)督,總不能是一筆糊涂賬。市民花了錢,當然有權(quán)利知道這錢是怎么花的,最后產(chǎn)生了什么效果。
大搞城市綠化人人贊成,但對于這樣的好事,政府一定要做得合法、科學、透明、公開。只要瀏陽市的做法有法律依據(jù),費用的測算科學合理,錢的去向明明白白,我相信,每位市民都會愿意出錢,甚至有人還會多掏,也說不定。□劉昌海
答案 3:
這實質(zhì)上變成了捐,并且是格式化的捐,然捐與義務是不一樣
下一篇:姚明都考不好的英語考試不是一項好考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人都想增強孩子的素質(zhì),那是誰在制造陰陽課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