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文化-歷史取向的主要特徵是,強調每個文化在時間與空間上的界定,而不是將文化當作各個演化階段發(fā)展的結果,學者們試圖從歷史的角度將器物組合以及它們在空間上的分布等考古資料,與歷史上某些族群或文化群體相互對應或連接,這個學派的學者希望能藉由這種概念與研究方法,對各種考古資訊作更加明確且詳細的詮釋,從這些資料來追溯某些歷史上已知的群體,并且了解過去人類的生活方式與發(fā)展。在分析技術方法上,也因應這樣的概念而有所發(fā)展,例如層位學及排隊法的發(fā)展、分類概念與方法的強調,以及納入動植物、人骨等多元化的材料與考古資料一同進行分析,企圖對過去人類的生活有更為全面性的了解。
這種研究取向,將每一個文化都視為具有時間與空間架構的文化區(qū),當一個文化發(fā)生了變異或變遷的時候,文化歷史學派的學者會從文化相互傳播(diffusion),或是有所遷移(migration)這兩種外在因素來加以詮釋,而比較少考慮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性等內(nèi)在因素會造成文化變遷的可能性,因此從他們的研究我們常會看到一個一個文化圈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分布狀況以及交互作用,而比較難理解與解釋造成這些分布情形與互動的原因和動力是什麼。盡管如此,文化歷史學派的研究依然具有時代的意義與相當程度的影響力,至今考古學者仍然時常會把「建立一個區(qū)域的文化層序」視為是考古學研究中重要的一環(huán),而許多考古學議題也是建立在文化歷史取向的基礎上,再進行更進一步的討論,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文化歷史取向在整個考古學的理論發(fā)展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