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古蹟位址】臺中縣大肚鄉(xiāng)磺溪村文昌路60號
【歷史沿革】
大肚磺溪書院,俗稱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為昔日大肚地區(qū)文教中心。清光緒13年(西元1887年)由仕紳倡議興建,歷時三年,於清光緒十六年(西元-0年)正式完工,總面積為86平方公尺。清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趙順芳與烏日莊仕紳楊占鰲(道光19年舉人)成立西雝社(又稱文昌會)提倡文教,并發(fā)動社員捐建文昌祠。招收現(xiàn)今之大肚、龍井、烏日三鄉(xiāng)鎮(zhèn)子弟實行啟蒙教育,此為磺溪書院創(chuàng)建的先聲。
根據(jù)清朝禮制的規(guī)定,縣級以上的城市可以在縣府治所在地建孔廟,供士人崇拜,而一般鄉(xiāng)鎮(zhèn)只能以次一級的文昌帝君作為崇拜的對象。因此,建於文昌祠原址的磺溪書院,除了當作教化的場所,也繼續(xù)作為奉祀五文昌帝君的祭祀空間。甲午戰(zhàn)敗-割給-,在-的統(tǒng)治下,磺溪書院教育事業(yè)-中斷,日軍近衛(wèi)師團曾進駐在此,後多次加以維修,目前維持狀況良好。
【建筑特色】
磺溪書院在-建筑史上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於建筑型制上,磺溪書院是一座七開間、兩進兩護龍帶、四垂亭的四合院書院建筑。坐北朝南,略偏東方,前埕寬廣,形式雄偉,為清光緒年間典型之書院建筑。此外,因具備下列三項重要性,為內(nèi)政部公告之書院類-古蹟:
1.磺溪書院進入第二進講堂後,兩側(cè)的山墻上辟有側(cè)門,且其立面形式為一般閩南式建筑所少見。講堂前端的拜亭(即四垂亭),筑於高60公分的臺上,型制近似孔廟的月臺。
2.細部裝飾及磚作工夫特佳,建筑材料采雕花磚、青石、泉州白、福杉等,精致華麗,足以媲美彰化道東書院,堪稱-磚工最考究的建筑。
3.造型而言磺溪書院屋頂?shù)脑煨托螒B(tài)特殊,屋檐線自中間向兩側(cè)逐次降低,屋頂共分為五個段落,中央三段為獨立式作法,因此有六個翹脊出現(xiàn),亦覆有小屋頂并留有通風孔隙;左右兩端的屋頂以歇山頂?shù)氖址ū憩F(xiàn),是建筑上考究而華麗的作法。
參考資料 張時土申著 《奇美臺中》,臺北,-文化地圖 作家人文之旅,200 4,p.214﹞臺中縣文化局,文化資產(chǎn),.tccab/-istory/i ndex.-tm臺中縣大肚鄉(xiāng)公所全球資訊網(wǎng),觀光導覽,.dadu. tw/guide.asp臺閩地區(qū)古蹟資訊網(wǎng),min.cro-a/cgi-bin/- i.asp?Xrade=g004臺中縣觀光旅游導覽網(wǎng),tt.taic-ung/county/c -t/-istory_content.jsp?sce_no=20050816006
下一篇:瓊林一門三節(jié)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竹田車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