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此地之居民多為西拉雅人後裔,以楊氏居多。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qū)有北頭洋文化館、立長宮、慶長宮、飛砂侖、荷蘭井、望高寮及百年粿葉樹等著名景點。北頭洋文化館以茅草當建材、公廨復原貌方式設(shè)立,館內(nèi)展示活動及歷史照片、平埔地契、古地圖、食衣住行繪圖、文獻等?!革w砂侖」,原是平原,相傳兩百多年前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席卷而來,形成一座沙丘,居民有被埋沒,而荷蘭古井也被覆蓋。荷蘭井的水質(zhì)清澄,味道甘甜,日治時期曾被用來制造蘋果水及豆腐,戰(zhàn)後為當?shù)厝说闹匾嬘盟矗钡饺婀?yīng)自來水後,受到淡忘埋沒於沙草堆中。1998年10月,被挖出重見天日,2001年經(jīng)保存原貌下設(shè)計整修,復其風華飲水思源。
在「飛砂侖」東邊田園有兩座程天與、程國泰父子檔的飛番墓。傳在乾隆年間此父子的跑步速度,於辮發(fā)上系有百枚錢幣,亦能超過駿馬而飛奔,皇帝特賜與二人可朝覲天子三次的殊榮,故被喻有「飛番勇士」的美譽。日治時期,飛砂侖叫做番仔寮山海拔18公尺,地政測量單位在此設(shè)置三等三角點及一座木造望高寮。後來望高寮於戰(zhàn)後損毀,當?shù)赜幸庵亟?,但因有人怕妨礙地理而作罷,留有三等三角點標示及曾修建過的水泥基座。
目前祭拜阿立祖的祖靈夜祭,在北頭洋文化園區(qū)內(nèi)公廨前。時間為每年農(nóng)歷3月28日晚上至29日凌晨。并舉辦爬竿、射鏢及走標活動競賽;其中走標吸引國內(nèi)長跑健將來捧場。走標從慶長宮出發(fā),路線跨越海澄里再折返終點慶長宮,全程長約達11.75公里。主要是讓外地人認識北頭洋周邊的地緣關(guān)系,路線經(jīng)過阿立祖祠、番仔厝、老榕樹、飛番墓等處,想像西拉雅族人在草原上身輕「走」如飛的神速。
阿立祖在西拉雅族人的信仰中,祂的象徵物為祀壺、豬頭殼、將軍柱,并無一定的型制,反映出祖靈祭祀融入族人生活中。平埔族喜歡將自己的小孩,交給阿立祖當契子保護,他們相信阿立祖法力高強。所以在立長宮公廨正面刻寫著門聯(lián),表達出住民對阿立祖祭祀之特色與虔誠,由鹽分地帶文學家吳新榮先生所撰寫:左聯(lián)「一口檳榔祭阿立祖」、右聯(lián)「千壺醇酒念先住民」、上批「北頭開基傳蕭壠社」?!?
中文關(guān)鍵字:北頭洋 , 西拉雅族太祖夜祭 , 隙仔口公廨 , 西拉雅 , 平埔族
參考資料 實地踏查臺南縣政府西拉雅原住事務(wù)委員會印制 大臺南西拉雅文化地圖臺南縣政府文化處編印文宣 埔落PRO阿立帶我暢游北頭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