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小坑溪是臺北市政府在民國86年運用生態(tài)工法所治理的野溪,由東向西流,與大坑溪會合後,經(jīng)政治大學校園匯入景美溪。兩岸以石頭砌成護水堤岸、魚梯等設施,保存豐富的生態(tài),滿溪可見小坑溪的原生種「溪哥」及「紅貓」,分別是「平頷鱲」的雌、雄魚,而吳郭魚、錦鯉也是數(shù)量可觀,沿溪同時飛舞穿梭著蜻蜓、豆娘、蝴蝶及白鷺、鶺鴒、翠鳥、樹鵲、小彎嘴畫眉、五色鳥、白頭翁、紫嘯鶇等鳥類,偶而還可見大冠鷲低空掠過。沿途有低海拔森林的構樹、血桐,次生林演替的樟、楠植物,甚至是熱帶雨林的榕屬植物、蕨類,和許多水邊、水生植物等各式各樣的植物。
而在親水平臺後上方這里,還有座被稱為「廟中廟」的小坑土地公廟,里頭有3尊分別以石頭、木頭、彩陶等材質作成的土地公神像。土地公廟過去只是一座小廟,之後地方居民加蓋寬闊屋宇,讓廟看起來像是被大屋給包住,因此當?shù)鼐用穹Q之「廟中廟」。小坑溪步道行至政大一街底的210巷,穿過斜右方的民宅前,就可銜接通往指南宮的石階步道,總共有一千二百級石階,沿途有日治昭和年間興建的石雕、燈亭夾道,還有涼亭遺跡、石柱等落款,提供最佳的人文史蹟解說素材。而原名「仙公廟」的指南宮,位於俗稱「猴山坑」的指南山山麓,海拔285公尺,主殿奉祀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呂恩主,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指南宮除了本殿外,還有奉祀至圣先師的大成殿,以及奉祀玉皇大帝、三清道祖與三官大帝的凌霄寶殿和奉祀釋迦佛祖、阿彌陀佛、藥師佛與觀音菩薩的大雄寶殿,是儒、道、佛三教同體的圣地。由於是經(jīng)小坑溪步道而上,因此在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xié)會所企畫的「愛上政大的六條路」中,「小坑溪自然步道」就是其中的第二條,意喻就是要「指」上青天,藉此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