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993年彭雅玲與臺南的一群老人,成立了「魅登峰劇團」,以口述的方式表現(xiàn)老人們真實的故事做為自然且誠懇的戲劇,而後延續(xù)「魅登峰」經(jīng)驗,彭雅玲在1995 年創(chuàng)團成立的「歡喜扮戲團」,成臺灣第二個老人劇團,并為文建會扶植的優(yōu)秀團隊。
成立之初,彭雅玲走訪傳統(tǒng)戲曲老藝人,如歌仔戲天后黑貓云、陣頭大師吳天羅等,將他們的傳統(tǒng)的表演與現(xiàn)代舞臺結合。後來,「歡喜扮戲團」進一步發(fā)展成為一個口述歷史劇團,劇團成員以平均65歲以上年長者為主,分別為閩南族群、外省族群以及客家族群。彭雅玲將成員生命經(jīng)歷的故事編輯成「臺灣告白系列」,并由小朋友扮演阿公阿媽的童年,構成一種從生命出發(fā)「世代交替,歲月流轉」的表演型式,把他們的真實故事轉成舞臺上發(fā)生的事。從1995年到2003年「臺灣告白系列」已進行到第10集。歡喜扮演團在這個體裁的創(chuàng)作,也開發(fā)了鮮少進入現(xiàn)代劇場的長青族觀眾。
除了「臺灣告白系列」外,「歡喜扮劇團」也曾有為「歲月百寶箱」校園巡回展:含伯大尼美僑學校、日僑學校、啟明學校、國語實小等共38個臺北市小學。這是團長於1996年德國海德斯罕文化中心(Kultur Fabrik, Hildesheim)習得的,百寶箱操作過程是將老人們生命中重要的幾件物品,一包方糖、一雙接生的手套、一頂帽子,或一張?zhí)油雎肪€圖,放在一個53立方公分大、二次大戰(zhàn)的手榴箱內(nèi)。帶著皮箱走入改建中的眷村,與居民一同經(jīng)歷拆遷、改建、建立新社群的心路歷程。老人們就在這口箱前,向觀眾說自己的生命故事。
劇團成員來自全省各地,在排演期間留在臺北,平常則由導演彭雅玲親赴成員中南部家中駐地訪談。彭雅玲以田野調(diào)查與口述歷史為主要的表演內(nèi)容,讓「歡喜扮戲團」受到國際藝術界的注目,身為European Reminiscence Network的一員,年年受邀參加國際藝術節(jié)表演及導演工作坊會議,曾受邀至英國、美國、德國演出,也代表臺灣參與許多國際藝術創(chuàng)作交流活動,荷蘭、澳洲及丹麥等世界各地。而且即便是在海外也沒有使用字幕,因為真實的生命故事不需要字幕也可以從獲得感動。
以下為「臺灣告白系列」年表(1995-2003):
臺灣告白歲月流轉50年(1995,福佬族群)
臺灣告白(二):黑狗兄黑貓姊游臺灣(1996,福佬族群)
臺灣告白(三):臺灣查埔人的故事(1997,福佬族群)
臺灣告白(四):如果你叫我(1998,外省族群)
臺灣告白(五):一老一少(童年啟示錄)(1999,福佬、外省族群)
臺灣告白(六):我們在這里(2000,客家族群)
臺灣告白(七):母親(2001,福佬族群)
臺灣告白(八):千姿百態(tài)畫旦角(2002,福佬族群)
鹽巴與味素 :(2002,福佬族群)
臺灣告白(九):臺北發(fā)的尾班車(2002,福佬族群)
臺灣告白(十):春天來的時候 (2003,客家族群)
參考資料
下一篇:歌舞?。ㄒ魳穭。?/a>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水磨曲集崑劇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