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日人竹內治在《臺灣演劇志》(1943年)中述及臺灣歌仔戲的形成過程所指「民謠」、「相褒」或「雜念」,呂訴上在《臺灣電影戲劇史》以及日治末期主持臺灣演劇協(xié)會的日人松居桃樓所提到的「錦歌」、「采茶」、「車鼓」與「盲人走唱」,均與臺灣民間習稱為「歌仔」(或稱「念歌仔」)的說唱曲藝相關。至於臺灣民間在街頭出現的歌仔戲陣頭演藝,因系在平地圍起繩索就地表演之故,而被稱為「落地掃」。
歌仔戲初創(chuàng)時期僅持著一條羅帕、一把羽扇等簡單道具進行表演,戲碼有《陳三五娘》、《山伯英臺》、《呂蒙正》、《什細記》等民間耳熟能詳的傳說故事;念白以臺灣白話表達;唱著地方流傳的民謠等。凡此,均具有生活化的表現特色。亦有將此種農村子弟班丑扮踏謠的表演,與車鼓戲混為一談之說法,認為歌仔戲是車鼓戲衍生的產物。宜蘭地區(qū)則習稱為「本地歌仔」,常在廟前廣場或稻埕即地表演,或參加迎神行列作陣頭式的表演,乃屬「落地掃」之表演性質。
1920年(大正9年)前後是歌仔戲發(fā)展的轉捩點。當時臺灣的都市逐漸興盛,提供市民娛樂的劇場蓬勃發(fā)展。演出京劇之上海、福州京班紛紛出現在劇場內,亦深深地影響了歌仔戲之表演內涵。從劇本結構、舞臺表演乃至後場音樂等,皆可見到京班的鑿痕。在承襲傳統(tǒng)大戲的體質後,開始出現職業(yè)歌仔戲團進駐劇場表演。1927 年(昭和2年)3 月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全臺111個劇團中,歌仔戲占14團,僅次於布袋戲與亂彈。且歌仔戲團遍布臺灣各地,如臺北州、新竹州、臺南州、高雄州、花蓮廳、澎湖廳等。自1928年起,臺灣的歌仔戲開始傳向東南亞僑社及中國福建等地,并進行演出,而造成轟動。影響所及,漳州、廈門一帶盛行演唱【七字仔】(【七字調】)、【雜念仔調】(【雜念仔】)、【賣藥仔調】等臺灣歌仔戲之主要唱腔,并紛紛成立歌仔戲子弟社,繼而在地方上發(fā)展出改良劇種,此系統(tǒng)在1950 年代被稱為「薌劇」,系因流傳於漳洲薌江流域而得名。
自1910 年代起,日本蓄音器商會首先在臺灣推展唱片行銷業(yè)務,同時也制作發(fā)行歌仔戲唱片。1930年起又有古倫美亞、勝利、泰平、日東…等多家唱片公司相繼成立,制售歌仔戲唱片系其重要業(yè)務,并因而廣為暢銷。為因應唱片需要,歌仔戲音樂出現許多新調,此類新調傾向【哭調】性質,應與當時之大環(huán)境有關。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日宣戰(zhàn),臺灣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嚴禁臺灣傳統(tǒng)文化之傳播, 歌仔戲的演出大受影響。1942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後,歌仔戲遭到全面禁演。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後, 歌仔戲的演出再度興盛, 至1949 年前後,全臺已有300多個劇團。因演出需求量大,造成演員素質良莠不齊,乃出現以光怪陸離劇情為號召的「胡撇仔戲」。
1948 年演出臺灣歌仔戲改良形式之「都馬班」來臺演出,其後因國共內戰(zhàn),國民政府遷臺,而滯留未歸?!付捡R班」以【雜嘴仔調】為主要唱腔,此系在臺灣【雜念仔調】之基礎上所改良的新腔。當時臺灣的歌仔戲演員喜唱都馬班之【雜嘴仔調】,而稱之【都馬調】。
1950 年代廣播電臺開始播演歌仔戲,1956年麥寮拱樂社拍攝第一部歌仔戲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帶動了拍攝臺語影片之流行熱潮。1962 年臺灣電視公司(臺視)開播,不久即推出「電視歌仔戲」,并成為叫好又叫座之電視節(jié)目。因其影響,廣播與電影歌仔戲等表演形式走向沒落。
現階段電視歌仔戲仍在發(fā)展進行,一般職業(yè)歌仔戲班大多從事野臺酬神表演。近年來,在提倡傳統(tǒng)藝術之政策下,一些大型劇團嘗試在國家戲劇院或音樂會堂做所謂「文化場」或稱「公演場」的精致歌仔戲演出,這些劇團如:明華園戲劇團、河洛歌子劇團、薪傳歌仔戲戲團、唐美云歌仔戲團、陳美云歌劇團……等。上述劇團在演出新編劇目時,也嘗試編創(chuàng)新腔,除獨唱、對唱等傳統(tǒng)演唱方式外,再加入了重唱與合唱等之和聲式演唱。亦有部分大、中、小學校成立社團,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1994 年8 月國立復興戲劇學校(今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成立歌仔戲科,開始學院式之歌仔戲演出人才培育訓練。
由形成迄今,百余年來歌仔戲由鄉(xiāng)村到都市、由臺灣到海外,其發(fā)展與臺灣的社會文化之變遷息息相關。從形成初始僅是農村子弟落地掃性質之表演,進而在劇本結構、舞臺表演、前後場音樂等方面,又融入了北管、南管及京劇等古老傳統(tǒng)戲曲的表演特點,逐漸呈現完整的戲劇形式,并進入都市劇場表演,甚至到後來的唱片發(fā)行,以及廣播、電影、電視和文化場精致歌仔戲等不同形式之歌仔戲多元演出?,F階段,歌仔戲可說是最能彰顯臺灣本土文化與生活語言的特色劇種,亦是臺灣最具代表性之傳統(tǒng)劇種。
中文關鍵字:歌戲 , 乞丐歌戲 , 念歌仔 , 落地掃 , 薌劇
英文關鍵字Koa-a Opera , Kua Theatre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