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光復後,日光歌劇團遷居高雄。1951年以後,該團藉由演出型式的改變,譬如在歌仔戲表演之外,加入歌舞、曲藝、特技與魔術等節(jié)目,以少女歌劇團為號召并聘請專家編寫劇本。約在1953年左右,即聘請王連登編寫劇本的四句聯,之後更請來洪勝得、陳守敬等人編寫整個劇本,以良好的票房與口碑在全省各大戲院打響知名度。當時高雄市的新高、港都、大舞臺、高雄、新寶及天華等戲院是該團經常演出的地點,演出時經常座無虛席。在團員人數方面,興盛時期約有九十人左右。
1961年,該團獲省府教育廳頒發(fā)「優(yōu)良劇團」獎狀,逐漸由一團擴充為四團。爾後,電視媒體的出現使得內臺歌仔戲嚴重受擊,漸走下坡,該團為了挽救頹勢,除求新求變,制作大型歌仔戲吸引觀眾之外,并於1969年購置全套錄音設備,改采錄音方式演出,甚至將許多由陳守敬編寫的劇碼改制成錄音帶,轉以錄音方式演出,繼續(xù)活躍於內臺。常演出的高雄市戲院有光華、環(huán)球、左營及中洲等,與麥寮人陳澄三之「拱樂社」并立為當時兩大錄音團。
1971年左右,該團退出戲院走出內臺,又增加了一團并轉戰(zhàn)外臺,以錄音方式接演外臺戲,挾在內臺演出的優(yōu)勢,每月仍可演出二十余天。而後受到外臺電影的沖擊,為了增加競爭能力,該團將歌舞劇穿插於歌仔戲中,變化表演內容,也曾轟動一時?! ?p> 1991年之後,日光歌劇團逐漸縮小經營規(guī)模,目前僅存「日光少女歌劇團」及「新日光歌劇團」兩團。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