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北京曲劇誕生于新中國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期,是由魏喜奎為首的一代曲藝名家創(chuàng)演的一個新興劇種,最初名為“曲藝劇”。1951年,老舍先生專為該劇種創(chuàng)作了劇本《柳樹井》,并取名為“北京曲劇”。
名稱:北京曲劇
別名:曲藝劇
發(fā)源地:北京
發(fā)源時間:1950年
1、簡介北京曲劇以北京流行的曲藝單弦牌子曲為主發(fā)展而成,初名“曲藝劇”,1952年始正式定名為“曲劇”。單弦牌子曲,也稱“八角鼓”,是采用牌子曲聯(lián)綴體,三弦伴奏,八角鼓擊節(jié)演唱故事的一種說唱藝術,曲調豐富,形式多樣。它的主要曲調有〔太平年〕、〔云蘇調〕、〔羅江怨〕、〔南城調〕、〔剪靛花〕、〔湖廣調〕、〔南鑼北鼓〕、〔數唱〕等,大都出自民間小曲,有的擅長抒情,有的適合敘事,成為曲劇選用唱腔曲調和改編創(chuàng)造新唱腔曲調的主要來源。單弦的演唱形式,有單唱、對口唱(拆唱)、群唱和彩唱。其中拆唱、彩唱等已發(fā)展為裝扮角色的簡單表演(仍保持有說唱的特點)。北京曲劇在逐步向舞臺表演藝術過渡時,曾吸收和借鑒戲曲、話劇等形式,作為創(chuàng)造曲劇的基礎。1950年,北京曲藝演員,開始嘗試演出現代生活劇目。1951年夏至1952年初,北京曲藝團選用單弦牌子曲,并吸收大鼓、琴書的唱腔,排練和演出作家老舍編寫的現代戲《柳樹井》,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接著又陸續(xù)排演《張桂容》(據話劇《婦女代表》改編)等現代戲。在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的情況下,形成了曲劇自己的風格和特色。隨后,又排演了清裝戲和古裝戲,如《楊乃武與小白菜》,并攝制成影片。1979年北京曲藝團改名北京曲藝曲劇團。
2、發(fā)源北京曲劇是發(fā)源和形成于北京的劇種。北京曲劇的音樂唱腔源于單弦曲牌,是解放后興起的劇種,沒有傳統(tǒng)戲曲近代歷史題材劇目有《義和團》、《珍妃淚》等;歷史生活題材劇目有《楊乃武與小白菜》、《王老虎搶親》、《閻家灘》、《屠夫狀元》等。其中《楊乃武與小白菜》、《箭桿河邊》兩劇曾在六十年代拍攝了藝術影片,1982年拍攝《珍妃淚》藝術影片。
3、主要劇目北京曲劇自誕生至今已演出190余臺劇目,其中《楊乃武與小白菜》、《啼笑因緣》、《珍妃淚》、《少年天子》、《煙壺》、《龍須溝》、《茶館》、《正紅旗下》等劇目為北京曲劇的代表性劇目?!稐钅宋渑c小白菜》、《箭桿河邊》、《珍妃淚》被拍攝成戲曲藝術影片?!稛焿亍繁慌臄z成四集戲曲電視劇。
《煙壺》獲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第六屆“文華新劇目獎”;北京市文化局演出百場獎;《龍須溝》獲文化部第八屆“文華新劇目獎”;北京市委宣傳部“十個一工程獎”;北京市文化局演出百場獎;《正紅旗下》獲2006-2007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提名獎”、第五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劇團于1997年和2000年兩度攜《楊乃武與小白菜》、《煙壺》、《龍須溝》、《茶館》、《四世同堂》赴臺灣演出。
4、創(chuàng)始人魏喜奎、孫硯琴等老一代藝術家是北京曲劇的創(chuàng)始人。甄瑩、許娣、張紹榮、孫寧等中年一代為北京曲劇新時期的代表。盧雪文、王榆以及2003年中國戲曲學院畢業(yè)的曲劇大學本科生為曲劇的新生代。許娣、張紹榮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孫寧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甄瑩獲北京市首屆“金菊花獎”。劇目《煙壺》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市委宣傳部“十個一工程提名獎”;文聯(lián)“曹禺文學獎”;市文化局演出百場獎?!洱堩殰稀帆@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市委宣傳部“十個一工程獎”;市文化局演出百場獎。劇團于1997年和2000年兩度攜《楊乃武與小白菜》、《煙壺》、《龍須溝》、《茶館》、《四世同堂》赴臺灣演出。2000年后,北京市曲劇團先后創(chuàng)作了《四世同堂》、《北京人》、《正紅旗下》、《魚水情》等多部舞臺作品,著力打造北京風格的本土音樂劇。《正紅旗下》獲得2006~2007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提名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全國地方戲(北方片)優(yōu)秀劇目評比展演二等獎。并以北京曲劇“新生代”為主恢復排演了北京曲劇《珍妃淚》、《少年天子》、《啼笑因緣》、《北京人》四部經典劇目。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