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於1786年夏天諸羅縣楊光勳、楊媽世兄弟為爭家產(chǎn),各自結(jié)會相斗,地方文武官員以查拏會黨為由,大肆清鄉(xiāng),彰化大里杙(今臺中縣大里市)為林姓聚族而居之地,多有參加天地會黨者,於是人人自危,遂擁林爽文等人抗官。1787年元月林爽文等人在茄荖山(南投縣草屯)豎旗起事,進攻大墩營盤(今臺中市南屯),旋陷彰化、諸羅兩城,臺灣知府以下文武官員多人被殺,林爽文被推為順天大盟主。北路會黨既發(fā)動起事,南路會黨亦奉莊大田為首,攻陷鳳山縣,2月會黨南北會攻府城,為總兵柴大紀及義民所阻,雙方進入相持時期。清廷為平民變,屢調(diào)大軍,前後達6萬人,最後派遣協(xié)辦大學士??蛋驳峙_督戰(zhàn),1788年初攻破會黨的最後據(jù)點大里杙,1788年2月林爽文被捕,3月莊大田就擒,事件始告平定。由於此事件波及甚廣,平定費時耗力,乾隆自詡為其「十大武功」之一。
參考資料
〔★謝國興,《官逼民反:清代臺灣三大民變》,1993〕〔→柴大紀、福康安、莊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