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大(1715~1764)的號,亦是系張方大家族墾號,泉州府晉江縣人。開臺祖張士箱於1702年左右來臺,寄籍鳳山縣,1720年參與重建臺灣府學,約於康熙末年取得布嶼稟埔地(今云林縣虎尾溪流域)開墾有成,生四子,四房後裔今仍散居於云林、臺北。四子張方大,1748年例貢生,原以「張廣惠」為墾號名,後用「張必榮」號。先為西螺保業(yè)戶,有租館稱張榮裕館或張盈裕館,招佃開墾,有田園千余甲,開鑿鹿場陂,引虎尾溪水灌溉今云林縣莿桐、西螺、二侖等鄉(xiāng)鎮(zhèn)40余莊4000余甲地,是清代云林境內(nèi)最大的水利設(shè)施。又至大肚溪下游開墾,墾地包含臺中、彰化二縣交界處。1751年與同在彰化開墾的吳洛等合夥買入臺北盆地南部的海山莊業(yè)(今臺北縣樹林一帶)。留存有《永泰租業(yè)淡水契總》古文書。
參考資料
〔★尹章義,《張士箱家族移民發(fā)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