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上行下效」。見「上行下效」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上行下效」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漢.班固《白虎通.卷八.三教》1>教者,何謂也?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民有質(zhì)樸,不教而成。故《孝經(jīng)》曰:「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埂墩撜Z》曰:「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埂渡袝吩唬骸敢越天蟮??!埂对姟吩疲骸笭栔桃?,欲民斯效?!?p>〔注解〕(1)典故或見於《春秋元命苞》。
〔參考資料〕《春秋元命苞》(據(jù)《太平御覽.卷三六○.人事部一.敘人》引)天人同度,正法相授。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謂之教。教之為言效也,上為下效,道之始也。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上行下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經(jīng)學是漢代主要的學術思想,卻一直存在著的今文經(jīng)和古文經(jīng)之間的論爭。在東漢章帝時,曾召集當時許多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觀論辨異同。會後,班固把討論成果集結(jié)成《白虎通》一書。〈三教篇〉指出「夏人之王教以忠」、「殷人之王教以敬」、「周人之王教以文」。并強調(diào)「教」,即是讓在下位者有所仿效,也就是在上位者怎麼做,在下位者就跟著怎麼做。所以《孝經(jīng)》、《論語》等經(jīng)書都指出「教」對於化育人民的重要?!对娊?jīng)》則更明確的說到,在上位者之所以教導在下位者,目的就是要人民跟著效法。後來「上行下效」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用來指在上位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 ≡跐h代劉向所編纂的《說苑》一書里,〈君道〉篇剛好載錄一則故事可以參考。春秋齊景公,有一次設宴招待文武百官,散席之後,大家就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出一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靶,群臣們都仍然高聲喝采,稱贊齊景公箭法如神。但是齊景公一點也不快樂,并且感到納悶,於是就詢問弦章,為什麼群臣們會是這樣的反應。弦章說:「這是因為那些群臣們不敢批評君王的過錯,而古人曾說,國君喜歡吃什麼、穿什麼,臣下也就跟著喜歡吃什麼、穿什麼;所以如果國君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們也就只會向國君奉承,而不會向國君進諫了?!惯@則故事中蘊含了「上行下效」的意思,正說明了在上位者言行舉止的重要。
S-ang Wei Xia Xiao
下一篇:香憐玉惜的意思 香憐玉惜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信不由衷的意思 信不由衷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