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處心積慮的意思◥
千方百慮,蓄意已久。語出《谷梁傳.隱公元年》。△「挖空心思」
◣處心積慮的典故來源◥
《谷梁傳.隱公元年》【經】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傳】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1>?甚2>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注解〕(1)鄭伯:鄭莊公(西元前757~前701),名寤生,春秋時鄭國國君。性忌刻,因弟段與母武姜圖謀王位,故伐段,遷母於城潁,誓曰:不及黃泉不相見。在位四十三年,諡莊。(2)甚:勝、超過。
◣處心積慮是誰的典故 處心積慮典故解析◥
《春秋》:「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惯@段史料是記載春秋時期,鄭伯即位,把都城超過國土三分之一的京地封給其弟共叔段,又放任段占領西鄙和北鄙,到後來段企圖謀反,想強奪王位,母親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鄭伯知道後立刻派兵攻打,在鄢這個地方打敗段,段逃到共國。《谷梁傳》針對這個事件評論道: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有失為人兄長;但是直接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jié)。相較下,《春秋》-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愿。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柑幮姆e慮」這句成語就從《谷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C-u Xin Ji Lv
下一篇:標新立異的意思 標新立異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驚心動魄的意思 驚心動魄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