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充耳不聞的意思◥
塞住耳朵,裝作沒聽見。※語或本《詩經(jīng).邶風(fēng).旄丘》鄭玄.箋。後用「充耳不聞」形容拒絕或不愿聽取別人意見?!鳌覆宦劜粏枴?p>
◣充耳不聞的典故來源◥
※《詩經(jīng).邶風(fēng).旄丘》鄭玄.箋1>《詩經(jīng).邶風(fēng).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如2>充耳3>。」鄭玄.箋:「充耳,塞耳也。言衛(wèi)之諸臣,顏色褎然,如見塞耳,無聞知也?!?p>〔注解〕(1)箋:注釋的一種。(2)褎如:即「褎然」,服飾華美的樣子。亦可引申為態(tài)度傲慢自大的樣子。褎,音|ㄡˋ。(3)充耳:塞住耳朵。亦指古冠冕旁的瑱玉,下垂及耳。
◣充耳不聞是誰的典故 充耳不聞典故解析◥
《詩經(jīng)》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歌總集,采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期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為中國文學(xué)總集之祖。鄭玄是東漢著名的經(jīng)學(xué)家,治學(xué)以古文經(jīng)說為主,兼采今文經(jīng),遍注群經(jīng),成為漢代經(jīng)學(xué)之集大成者。鄭玄解說《詩經(jīng)》,宗於《毛傳》,如果《毛傳》講得不明確、太簡略,鄭氏便加以補充發(fā)揮,或者提出自己的見解。為了不和《毛傳》原有注文相混,便稱為「箋」,好像今天人讀書有自己意見時,寫在一張紙條黏在書上的「箋識」。《詩經(jīng).邶風(fēng).旄丘》這篇詩是在-衛(wèi)國君臣對避難來衛(wèi)的黎國君民不理不睬。鄭玄對這里「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說較為清楚,大意是說:「叔、伯這些衛(wèi)國君臣,穿得很華麗,顯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氣勢,但是對於黎國君民呼救的聲音,卻裝作沒聽見。」「充耳」在此有兩層意思,它本來可以指冠冕垂於耳旁的玉飾,在此又可以指聲音進入了耳朵(,卻不聞不問)。後來就從這里演變成「充耳不聞」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塞住耳朵,裝作沒聽見。亦用來形容拒絕或不愿聽取別人意見。
C-ong Er Bu Wen
下一篇:一成不變的意思 一成不變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寡廉鮮恥的意思 寡廉鮮恥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