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687年英國數(shù)學家牛頓(Isaac Newton, 1643-1727)提出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地表重力與天體運動是相同的自然定律。重力測量可分為絕對重力測量和相對重力測量。絕對重力測量是利用儀器裝置,測出某一固定點的絕對重力值。早期是利用單擺或復擺等實驗來進行觀測。只要量測出擺繩的長度和單擺的周期,就可以計算出絕對重力值,復擺可以測得較準確的絕對重力值。世界第一個絕對重力基準點位於德國波茨坦(Potsdam),就是利用復擺測得該基準點的絕對重力值?,F(xiàn)代絕對重力測量是利用自由落體的原理,在真空的管狀容器里,物體自頂端自由落下,精密量測出物體落下的時間及位移,就可以求得絕對重力值。
相對重力測量則是利用重力儀量測兩點間的重力差值,若已知其中一點的絕對重力值,則另一點的絕對重力值就可以求得。重力儀的內(nèi)部構(gòu)造類似長周期地震儀,是以振動周期較長的彈簧懸掛一重物,當重力改變,彈簧的長度就跟著改變,這個改變量經(jīng)光學與機械放大作用,就可測得兩點間的相對重力值。重力儀內(nèi)部最重要的零件是零長彈簧,這種特殊彈簧的作用力與其長度成比例,而不是與彈簧的伸長量成比例,重力儀選用周期較長的零長彈簧來懸掛重物,將可提高儀器的靈敏度。目前最先進的重力儀是全自動化且自動水平的可攜式電子重力儀。
超導重力儀是利用某些金屬的超導性質(zhì),以及在超導體表面形成電流而產(chǎn)生抗拒外磁場磁矩所設(shè)計而成,可以用來量測因地潮、地震、自由振動及極移運動等引起的重力微小變化。
臺灣最早的重力測量是1937年(昭和12年)建立的13個絕對重力基點。1945年後,中國石油公司(今臺灣中油公司)為了探勘臺灣的油氣資源,在臺灣西部平原和麓山帶進行全面性的重力普測。1962年美軍遠東測繪局利用相對重力測量方式,將絕對重力值從東京國際重力基點引建到臺北的松山機場。1985年美國木洞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將位於松山機場的國際重力基點與1971國際重力基準網(wǎng)(International Gravity Standardization Net 1971, IGSN-71)進行聯(lián)測。1980年起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為研究臺灣地區(qū)地殼及上部地函構(gòu)造,進行全臺重力普測,共觀測603個點。2005年,內(nèi)政部地政司於新竹十八尖山設(shè)立國家重力基準站,站內(nèi)設(shè)置FG-5絕對重力儀、SG超導重力儀及EG相對重力儀,進行重連續(xù)觀測及重力儀校正的工作。內(nèi)政部地政司也陸續(xù)進行海上及空中的重力測量。
中文關(guān)鍵字:零長彈簧 , 大地水準面 , 超導重力儀 , 大地均衡
英文關(guān)鍵字zero-length spring , geoid , super-conductivity gravimeter , isostasy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