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在-志的描寫中,認為賽夏族的水占具有兩種不同的功能:如果是幫人解決疑難問題,以及治療疾病的叫做sa-lalom;如果幫人尋找失物的是叫做punapis。Sa-lalom的實施方法是,用一個碗裝滿水,在水中放茅草的新芽,再豎立一根和耳飾同大的竹管;而巫師(占卜者)拿著碗向神靈祈禱之後,將耳朵附在竹管上,傾聽神靈的指示,據(jù)此去判斷問題的癥結以及會患病的原因。至於尋找失物的punapis,就是巫師一手拿著裝滿水的碗,另一手拿著一根長約五、六公分姆指粗細的竹管,將竹管一端插入碗中并且吸水後,取出竹管向空中強力吹出,水珠噴出後落地的方向,就是遺失物所在之方位,如果遇到了岔路再做同一動作,依此方式就可尋獲失物。如果水珠是向相反方向吹來,就表示失物在反方向,就必須要重新去尋找。
但是在日治時期前後,因與泰雅族混居及通婚,泰雅族傳統(tǒng)的「竹占」巫術,也傳入賽夏族。日治初期-人類學者伊能嘉矩,在他1987的《-踏查日記》內(nèi),就已經(jīng)開始深刻的提到賽夏「竹占」治病巫術的過程:『在明治30年6月20日,很早的時候Pilai(今五峰鄉(xiāng)比來社)社蕃來到,我當時仍躺在床上(因昨夜下?。?,一名蕃婦見到了就問我是否生病了,我說是的,希望為我祈福,她就閉目,面容真誠地,使珠在竿上停止,扇數(shù)回後說病好了?!贿@是伊能嘉矩在賽夏部落的經(jīng)驗,但是已經(jīng)可以證明,「竹占」的技術已經(jīng)取代了「水占」,成為賽夏族求告神靈的方式。
參考資料 朱鳳生,2005,《賽夏族神話故事及習俗》。伊能嘉矩,1987《-踏查日記》。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