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首先談到釉藥,釉藥式覆蓋再陶瓷胚體上面的一層玻璃質,這種釉藥的基本成分和玻璃非常的接近。一般的陶瓷釉料主要用鹼原料來熔解矽酸,當然釉藥還有依需求效果等,添加其他的發(fā)色氧化物、乳濁劑等,但就原理來說,是差不多。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矽砂,在玻璃制造的材料中,矽砂的含量往往占百分之50或是70以上,甚至更高。由於矽砂的主要成分是矽,而矽是極高溫物,需要在極高溫中才有辦法熔融,因此為了降低玻璃的溫度,或是達到其他效果,往往會在玻璃中加入鹼性物質(如蘇打灰、硫酸納、硼酸鈉、碳酸鉀等)、或是硼酸原料、磷酸原料、或是氧化鉛等副原料,已達到降低溫度、或是改變玻璃的透明感、膨脹系數等的效果。
而所謂的鈉玻璃,就是助熔劑是以鈉化合物為主的玻璃,但是并不代表助熔劑只有鈉化合物,往往也會帶有其他助熔劑。一般納玻璃所使用的鈉化合物,大多是蘇打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鈉)。一般鈉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矽約占百分之62,蘇打灰約占百分之25,石灰石約占百分之9.3(石灰原料的作用在於助熔,使玻璃固化,增加耐久性)。鈉玻璃的主要特徵為透明度低(和鉀玻璃及鉛玻璃相較)、耐熱度高、硬度大、敲擊的時候聲音較鈍,其熱膨脹系數約在90-100之間,較鉛玻璃來的低(104)、硼玻璃來的高(約32.5),因此在窯燒作業(yè)上,鈉玻璃和鉛玻璃及硼玻璃要避免混用,以免因膨脹系數不一而造成裂痕。
鈉玻璃由於硬度大、耐熱高、價錢又便宜,因此廣為運用在日常的實用器皿、門窗玻璃、平板玻璃,一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普通玻璃,大多都是鈉玻璃。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