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于老一生清廉,從來也不是國民黨權(quán)力核心的一份子。他身材高大,常著一襲長衫,或罩上一件馬褂,沒見他穿西式服裝。從二十幾歲起于右老便蓄起招牌長須,平時小心呵護,晚年逐漸轉(zhuǎn)白,長可及腹,是今世的美髯公。 于老最聞名的還是他的書法,一手豪氣逼人、才華縱衡的草書,是愛好書法者的蒐集對象,將來于老的墨跡會增值得更快。他早年還制定了一套草書字體規(guī)范,歸納了許多前人的墨帖書譜,訂出草書字體的標準模式,對初學者幫助很大,如今遍傳海峽兩岸。于老生前不吝惜自己的筆墨,有人求字他幾乎都很大方地寫來,至親好友索取墨寶則更是親切,必先問清楚對方的姓名緣由,然後很貼切地寫上幾句。晚年的字愈加灑脫,寫意的韻味更濃,進入另一種境界。只是進八十歲以後,眼力衰退,很多字是由他的愛徒李超哉代筆。
人到了暮年免不了思鄉(xiāng)情切,右老曾在臺北市遍尋家鄉(xiāng)口味陜西羊肉泡饃。至今臺北尚有一家西北餐廳,號稱他們的羊肉泡饃曾得到右任公的認可。 在臺灣住了幾十年,年事日高,世界局勢又是如此的無奈,右老某次登山西望,感觸猶深,便得了那一首《登高望鄉(xiāng)》的詩篇。情義真摯,一時傳頌很廣,多少年後又被溫總理引用,也是佳話。 于老去世後,臺北市政府在仁愛路圓環(huán)中間立了一座于右任銅像,長袍馬褂手拄拐杖,企首西望,造型不俗。據(jù)說在臺灣玉山山頂也設了一尊于老西望神州的銅像。2000年代,已被搬離現(xiàn)址。
于右任精書法,尤擅草書,首創(chuàng)「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圣」、「近代書圣」。于右任1932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草書,整理成系統(tǒng)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影響深遠,至今仍在重印。著作《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
于右任臨終詩「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海茫茫,山之上,有國殤。」廣為流傳。一九九四年陳水扁當選臺北市市長,沒有多久就將仁愛路上于右老的銅像搬走了,至今下落不明。二OOO年,綠色執(zhí)政之後,又傳來消息說玉山頂上于老的銅像也被鏟除。其實不必為右老立銅像,相信百代以後,無數(shù)書法愛好者見到于老縱橫開闔的飛興狂草,勻亭有如的行草條幅,都會不自禁地愛慕贊嘆,腦中浮現(xiàn)起一位放筆揮毫的美髯翁。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