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偷竊原來和孩子心理也有關
分類: 兒童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fā)布 : 11-24
閱讀 :327
青少年偷竊家里的錢作為家長難免情緒上來就對孩子又打又罵,不了解真正的原因而暴力教育會導致青少年逆反心理。有的青少年甚至會偷竊其他同學的物品,青少年偷竊行為到底為何會發(fā)生? 1、偷東西來滿足心理需求 有的孩子偷東西,并不是喜歡東西本身,而是喜歡偷東西時候帶來的刺激:害怕被發(fā)現(xiàn)時的狀態(tài)導致腎上激素升高,會讓孩子感到興奮;偷東西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成就感;破壞別人東西的滿足感;甚至是在偷東西的時候,會有減壓的感受了;2、孩子想要得到某些東西 ①父母管得太嚴當父母對孩子控制的比較嚴,父母覺得不好的東西,就不允許孩子有,當物質一直沒辦法準確滿足的時候,孩子會出現(xiàn)偷的情況。②父母管得太松孩子想要什么,父母都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物欲得到縱容,會讓孩子對物質的需求越來越難以滿足,當遇到別人有自己卻沒辦法擁有的情況時,孩子會選擇偷。3、身邊人的影響 身邊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個影響一般是父母和孩子的小伙伴。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是給孩子傳遞最基本的道德、思想、習慣等方面的老師。當父母有一些偷東西、不道德的行為時,孩子會很容易受到影響。不過,也有很多孩子是因為身邊的朋友有偷東西的行為,如果孩子道德感不強的話,很容易跟對方一起去做偷竊的行為,并且還會以“偷”為傲。父母的教育是影響青少年偷竊行為的重要原因,理智的教育孩子,才能讓青少年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青少年時期是孩子具有叛逆性且心思復雜的時期,家長應盡可能的多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與心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