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國1982年參加世博會以前,只停留在“點到即止”的狀態(tài)中。以下是新中國參加歷次世博會的情況:
主辦時間 | 歷屆世博會主題名稱及主辦城市 | 中國館展出和獲獎的中國展品 | 1982年5月1日—10月31日 以“能源推動世界”為主題的世博會在美國田納西州的諾克斯維爾舉行。 中國館展出了太陽熱水器、太陽灶、太陽能航標燈、太陽能電圍欄、沼氣利用以及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各類工藝品等。 1984年5月12日—11月11日 以“世界河流、淡水——生命的源泉”為主題的世博會在美國的新奧爾良舉行。 中國館展出了中國古代和近代開發(fā)水利資源的文物照片、復制品、模型、中國輕工業(yè)品、紡織品、手工藝品、秦鐘和秦碑等文物。 l985年3月17日—9月16日 以“居住與環(huán)境——人類的家居科技”為主題的世博會在日本新城筑波市舉行。 中國館展出了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的科學成就以及具有民族特點的各種文化與生活用品。 1986年5月2日—10月13日 以“世界在運動,世界在交流”為主題的世博會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 這次展出的內(nèi)容為各國從古到今使用的交通和通訊工具。中國只是應邀參加。沒有中國展品記載。 1988年4月30日—10月30日 以“技術時代的娛樂”為主題的世博會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 中國館展現(xiàn)的360度環(huán)幕電影—《華夏掠影》受到熱烈歡迎。中國館先后被評為五星級展館及最佳展館。這是中國參加世博會以來獲得的最高榮譽。 1992年4月20日-10月12日 以“發(fā)現(xiàn)的時代”為主題的世博會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 中國的展品中有四大發(fā)明、西漢渾天儀和東漢地震儀的模型、指南匙、指南車、指南龜、指南魚和秦兵馬俑等?,F(xiàn)代高科技展品中有西昌火箭發(fā)射塔模型,長征2號、3號、4號和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模型等。中國館被評為五星級展館。 1993年8月6日 以“新的起飛之路”為主題的世博會在韓國大田市舉行。 中國館展示了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航天科技、三峽水利工程、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工藝等。中國館先后被評為五星級展館及最佳展館,這是中國參加世博會以來獲得的最高榮譽。中國館接待觀眾350多萬人次,在國家館中名列榜首。同時并被評為5大最佳展館之一。 1998年5月21日-9月30日 以“海洋,未來的財富”為主題的世博會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 中國館分為海洋開發(fā)和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火箭模擬發(fā)射衛(wèi)星表演和環(huán)幕電影館等4大部分。主要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線,介紹了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船隊7次遠涉重洋的歷史。 2000年5月31日-10月31日 以“人類-自然-技術”為主題的世博會在德國漢諾威舉行。 中國館由信息高速公路展區(qū)、未來航天展區(qū)、現(xiàn)代展區(qū)、古代展區(qū)和環(huán)幕電影等五部分組成主題區(qū)域。中國館以其獨特的外裝修和豐富的展覽內(nèi)容吸引著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中國館是世博會中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展館之一,也是世博會中最受歡迎的5大展館之一。總?cè)舜纬^250萬,約占世博會總參觀人數(shù)的四分之一。 2005年3月25日-9月25日 主題為“自然的睿智”的世博會在日本愛知縣舉行。 中國館以“自然、城市、和諧——生活的藝術”為題,通過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演繹,表達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借助多種現(xiàn)代的技術手段和藝術形式,濃縮中國五千年文明和現(xiàn)代城市發(fā)展歷程,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自然與城市的和諧關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補充
歷屆世博會上的中國館和獲獎的中國展品
晚清時期:
19世紀五六十代是中國接觸世博會的早期階段,展品由中國商人以個人名義選送,不成體系。19世紀70年代至1905年是晚清海關代表中國參展時期。
1876年費城世博會:第一次由中國人選派代表參加世界博覽會是1876年的美國費城世博會。中國參展的商品共計有720箱,6801種,價值約白銀20萬兩。中國的絲、茶、瓷器、綢貨、雕花器、景泰藍等在各國展品中推為第一。 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世博會:是中國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人正式參加的世博會。當時清政府對該屆世博會給予了相當?shù)闹匾?,斥巨資修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村和中國展館。
民國時期:
1915年舊金山巴拿馬世博會:中華民國政府對該屆世博會給予了高度重視。中國館的建造集中了許多中式建筑的結構,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特色。中國展品參展的陳列范圍擴至工藝館、教育館、食品館、交通館、文藝館、美術館和礦物館、農(nóng)業(yè)館等。 1926年費城世博會:中國以生絲、茶葉、江浙綢緞、江西瓷器、福建漆器、手工刺繡及翡翠等展品為主,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在現(xiàn)代工商業(yè)展品方面,也有印刷工藝、化妝品、革制品、電器、銅鋼制品等展品,并在各個獎項的角逐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費城世博會后,中國又相繼參加了幾次,但是在這段時期,中國參加世博會,依然停留在“點到即止”的狀態(tài)中。 提示1982年諾克維斯爾世博會是新中國首次參加的世博會,也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在大型國際展覽會上的首次亮相。但是,中國此時面對的已非傳統(tǒng)的世博會。沒有了13公里長的展臺,沒有了機械擺放的十萬余件展品,更沒有“巴拿馬金獎”,有的只是一個大型的主題公園。 一個國家一個展館,每個展館的布置濃縮了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展現(xiàn)了這個國家的風采。 中國古代的牌坊具有占地面積小、標志性強、中國特色濃的特點,因此從1986年溫哥華世博會到1998年里斯本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均采用了這一古典建筑式樣。題有“中華門”的古典建筑牌坊與現(xiàn)代建筑墻面巧妙結合的中國館,屢屢成為世博會上的亮點。 相關視頻走進歷屆世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