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歐冶子鑄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王駑弱、禮崩樂壞;諸侯割據(jù)、烽火四起。在那個征戰(zhàn)與殺戮不斷, 霸主與梟雄輩出的年代,各種各樣的神兵利器不但成了戰(zhàn)爭勝敗的關鍵,也同樣成了霸主們爭相追求的寶物。于是,一批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鑄劍能手伴隨著許許多多古老而神秘的傳說誕生了,歐冶子便是他們中的一人。
歐治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越國人,他是我國古代鑄劍的鼻祖。出自歐冶子之手的名劍無不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和迷人的神話光環(huán),而龍泉寶劍的原型龍淵劍更是劍中翹楚。
相傳,龍淵劍是我國的第一把鐵劍。據(jù)《越絕書》的記載,在鑄劍之前,歐冶子與干將走遍了名山大川,尋找同時具備鐵英、寒泉和亮石的鑄劍寶地。當他來到龍泉的秦溪山邊,看到兩棵千年古松下方布有七口井,排列如同北斗七星,井水清如水晶琉璃,冰寒入骨,歐冶子知道這便是上等寒泉,于是鑿池蓄水,即成為劍池。
尋來鐵英煉成劍坯之后,歐冶子經(jīng)仙人指點,跋山涉水終于找到了可以磨礪寶劍的亮石坑。然而,當他來到藏有亮石的洞口,卻見巨鷹守護,鷹眼似火,甚是駭人。歐冶子不畏兇險,拔劍斬鷹,將亮石取回了秦溪山。劍坯在亮石上磨礪之后寒光閃耀,三把千古名劍終于鑄成——第一把名叫“龍淵”,第二把叫“太阿”,第三把叫“工布”。
或許有人會疑惑,這只是一個神話,歐冶子在龍泉鑄劍是否真的發(fā)生過?或許,從今天尚存于世并被譽為國寶的越王勾踐劍,我們可以一窺端倪。
1965年12月的一天,在湖北江陵的楚墓中出土了一把青銅古劍。盡管在地下深埋了2500多年,但這把劍仍然寒光奪目,鋒利異常。考古工作者以劍試紙,一疊20張紙竟一劃而破。這把鋒利、精美的寶劍,劍身一面刻有兩行鳥篆銘文,共八個字,考古學家釋讀出劍銘中的字為“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根據(jù)史料記載,歐冶子曾為越王勾踐鑄劍,那么,這柄劍很可能就是最早的龍泉劍。雖然龍泉是以鐵劍聞名于世,但從龍泉劍池湖不遠的地方發(fā)掘的青銅劍可以看出,歐冶子在劍池湖鑄劍之說并非子虛烏有。
由于龍泉劍的名氣太大,而且據(jù)說歐冶子是在浙江龍泉市(古時稱龍泉鎮(zhèn))鑄成此劍,因此,后來龍泉市出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寶劍都稱龍泉劍。
龍泉寶劍的圖片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此劍被放在寶鋼大舞臺入口最顯眼處,巨型寶劍吸引了許多游客駐足觀看,游客們感嘆其制作之精巧,紛紛與其合影留念,并稱它為鎮(zhèn)館之寶。這把巨型龍泉寶劍稱為“圓夢奧運之劍”,由古藝鑄劍廠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湯汝平在奧運會舉辦期間制造。劍長2888毫米,重56公斤,劍身最寬處140毫米,鋼護手最寬處380毫米,經(jīng)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認定為全國最長最大的寶劍。
1915年,這把龍泉寶劍被帶到了巴拿馬世博會上,將其所蘊含的中國誠信高潔的美德、高超精湛的鑄造工藝呈現(xiàn)在了大洋彼岸。這把千古寶劍確有其神奇魅力,當代鑄劍師要足足花上兩個月,才能-出一把明朝的龍泉寶劍。
龍泉寶劍真的削鐵如泥嗎龍泉一地之所以能夠出產(chǎn)好劍,首先要歸功于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在龍泉有著豐富的鐵砂,有著利于淬劍的優(yōu)良水質(zhì),并盛產(chǎn)鑄劍需要的燃料——木炭。
從制于明代的龍泉重劍研究得知,古人所制的龍泉劍是以龍泉特有的毛鐵和草鋼混制而成的。所謂毛鐵,是龍泉古鑄劍師用土法冶煉而成的,材料選自龍泉山上的鐵礦和河里的鐵砂,一般10斤毛鐵才可以鑄一把龍泉古劍。毛鐵的黏合性好,可以跟其他金屬復合鍛造,不似工業(yè)鐵多含錳、硫等雜質(zhì),煉出的劍容易脆裂。
此外,由于古代的鐵比較軟,所以用龍泉劍去削當時的鐵,確實可能有削鐵如泥的效果。
提示 龍泉境內(nèi)有座山,出產(chǎn)一種叫“亮石”的磨石,這是磨石中的上品。只有這種石頭上磨礪出來的寶劍,才能閃爍道道寒光。除了有“亮石”的磨礪外,古時候,為了使劍能夠達到剛?cè)岵男Ч?,鑄劍師往往要將鐵塊不斷地折疊復合,千錘百煉。這使龍泉劍產(chǎn)生了獨有的“異光花紋”。下一篇:春晚門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說姐 流-借光看小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