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此劇是泉州傳統(tǒng)落龍簿劇目中的一出,本名為《織錦回文》,又名《竇滔》,亦名《父子狀元》,《竇滔》全本三十五出,舊稱十六節(jié)。劇中蘇若蘭織錦回文出於《晉書?列女傳》,但全戲的背景卻放在唐朝。故事敘述:唐時秦州人氏竇滔,辭家考試,考中狀元。因受樞密副使楊宗文挾嫌擺布,派往流沙守戌。時當賊寇仆固懷恩謀反,攻掠秦州。竇滔妻蘇若蘭於走賊途中,棄子扶姑,終得脫險;幼子竇靈芝棄覓荒野,為京都招討使葉賢所得,帶回京都府邸扶養(yǎng)。
十六年後竇滔思親心切,囑托到流沙經紀的商人李豹代送家書、銀兩。李豹不但匿書僥金,還受財主周巨萬密囑,詐言竇滔死在流沙。蘇氏聞訊,痛不欲生。周巨萬乃遣媒上門說親,蘇氏不從,刺眼明志。太白金星點化蘇若蘭織錦回文,進獻天子,方得夫妻團圓。蘇氏織錦進京,適竇靈芝高中文武狀元,御賜游街。蘇氏探悉,即客寓吟詩認子。旋后,西夏大將李文超兵犯流沙,竇靈芝奉旨退敵,父子相認,班師回朝,離散一十八載,終得全家團圓。
而南臺灣傀儡戲的《竇滔》卻轉變成為《趙土》一劇,并濃縮刪減為三小段。根據(jù)「錦飛鳳」傀儡戲團的手抄本說明:全劇僅有四個人物,竇滔、楊宗文、使命公與報仔。劇情簡化成三小段,第一段:竇滔拜別老母妻室,上京赴考。第二段:楊宗文因竇滔未來祝壽,懷恨於心,設計奏請圣上派他爭討突厥之亂。第三段:竇滔喜中狀元,被封為刺史,令人送書報喜。報仔言使命公帶圣旨到。使命公宣讀圣旨,命竇滔為總兵大元帥,前去爭討突厥,竇滔領旨謝恩。
此外,「錦飛鳳」傀儡戲劇團之手抄本《趙土》一劇也出現(xiàn)〈開考場〉一段,乃《竇滔》當中的部分折子戲,劇情描寫竇滔應試,若依劇情發(fā)展,此段應承接於第一段:「竇滔拜別老母妻室,上京赴考」之後。而錦飛鳳傀儡戲劇團之手抄本《趙土》一劇,又加上《狀元回府》,意即指此劇之別名。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