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原名「林本源庭園」,又名「板橋別墅」,建於清光緒14年(1888)至光緒19年(1893),占地五千五百坪。1976年至1982年期間,天災人禍加上無人管理,破落不堪。1992年10月31日終於在相關單位的努力之下,開工修建。1985年8月19日經內政部核定為園林類二級古蹟。1987年元旦正式開放,以供民眾參觀。
林本源庭院建筑,聘請大陸名師,仿蘇州留園設計。園中有兩座小巧可愛的戲臺,分別在來青閣中的「開軒一笑」以及「方監(jiān)齋」中,顯其風雅之趣。
來青閣是招待貴賓下榻之處。前有一戲亭,額曰「開軒一笑」,正中置螭虎團爐之太師壁,四對螭虎生動有趣,可以此作為演員「出將」、「入相」之區(qū)隔,說明此處為一戲臺。林園當年邀請戲班子粉墨登場演出娛賓,觀眾多為自家人或貴賓,人數(shù)不會太多,因此戲亭并不大。此為歇山方形戲臺,內四柱,外四柱。因臺基未挑高,故演戲時,須在亭內放置四個大筒子,再鋪上木板,作為戲臺。來青閣的匾額為清光緒2年(1876)所立,開軒一笑的匾額為光緒4年(1878),於此可推證與來青閣為一組建筑,同為光緒初年所建。其楹聯(lián)曰:「海宇正澄清,花柳馬中,一片承平調雅頌。園林新結構,笙歌聲里,四周全碧涌樓臺?!?p> 方監(jiān)齋據傳是當年維讓與維源兩兄弟讀書之所,平時亦是騷人墨客吟詠唱和之處。亭前有一小方池,對面設戲臺,齋前有一伸出的亭臺,隔著水面和戲臺遙遙相對,有「對景」之趣。此戲臺比較小,較適合靜態(tài)之表演。如:南管、八音、拉胡琴之類表演。內有太師壁及出將入相門。門後可布置成簡單的後臺,因封閉水院的關系,音響效果極佳。戲亭臺基有如須彌座,邊緣圍以低平矮欄,造形上顯得特別秀麗。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