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戲劇名。由王友輝編劇,李建常導演,依據(jù)電影《天堂過客》撰寫而成的全新音樂歌舞劇劇本,全劇可視為一個事件集中、場景單一的劇場版本。於2004年9月23~26日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六場。其中角色網(wǎng)羅了經(jīng)常在表演工作坊、果陀劇場、大風劇場、創(chuàng)作社等劇團擔綱要角的主要演員,包括徐華謙、程伯仁、洪瑞襄、呂曼茵、韋以丞等等。這些演員個個都是實力派、可唱可演的音樂歌舞劇演員。《天堂過客》劇情運用了「綠野仙蹤」故事中桃樂絲、獅子、機器人等角色,轉(zhuǎn)化成為劇中三位守護神的角色,描寫一名生活單調(diào)的都會男子震宇(程伯仁飾演),在平凡生活中不停忙亂地工作求生,感情世界充滿憎恨爭吵,顯得主角震宇未來毫無希望可言,心里更是連一點點幸福的感覺都沒有。就在這個萬念俱灰的時刻,卻聽見一首「野玫瑰」歌曲的動人旋律,兒時記憶像是一下子被喚起。主角帶領(lǐng)觀眾穿越時空,與守護神們相遇,展開了一段關(guān)於承諾、愛和勇氣的奇幻旅程。又因為另類天使(徐華謙飾演)想要帶走已成為震宇依靠的守護神們,使得震宇必須在一天之內(nèi)完成所有守護神的愿望,同時也希望能藉此改變自己混沌的人生。《天堂邊緣》是兩廳院推出的原創(chuàng)歌舞劇,透過影像投射、舞臺裝置,和聲光效果,帶領(lǐng)觀眾感受穿梭時空的奇妙旅程,劇情更是交錯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與超現(xiàn)實之間。資深編劇王友輝說道,《天堂邊緣》本來希望是一出喜劇,但是為了配合了音樂和歌曲的部份,只好寫成了悲喜劇的形式,并以成就一出通俗、濫情、好看又賣錢的好戲自居。在音樂方面,負責音樂創(chuàng)作的冉天豪指出,音樂的風格和調(diào)性希望偏向百老匯的通俗形式,要完全脫離古典拘謹?shù)臉凤L,而是以熱鬧通俗的流行樂為風格。由於劇本采用簡單的劇情題材,所以《天堂邊緣》這出音樂歌舞劇就必須倚重音樂、舞蹈、布景、聲光效果等舞臺元素,務(wù)求能感動觀眾;雖然整出戲似乎是以寫實為基調(diào),角色歌唱的場面也以畫面調(diào)度做處理,音樂整體的調(diào)性偏感性抒情,人物對話則是充滿喜感逗趣,劇情的架構(gòu)雖然具有某種程度的荒謬感,但由於音樂歌舞劇本身充滿聲光效果,所以劇中制造些奇幻非寫實的場景,也就不會招致誤解的表達以及失真的印象。
參考資料
兩廳院 天堂邊緣 節(jié)目單,《PAR表演藝術(shù)》第141期 戲劇,p.74,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