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戲曲中的身段動作?!缚啤?,即傳統(tǒng)戲劇中的身段動作,在劇本中凡標示「科」字,表示演員需以程式化的語言為基礎(chǔ),詮釋符合戲劇情節(jié)之動作,例如「哭科」、「笑科」、「殺科」等。由於各劇種皆由演員以相同的基本動作以從事表演活動,故此套動作反覆的使用於所有劇種。「哭科」乃戲曲中做哭的動作,通常哭科的動作較為短暫?!缚蘅啤?,又稱「哭介」或「哭頭」,在劇本中常以「做哭科」或「做哭介」表達演員的身段動作。「哭介」的唱腔并無固定節(jié)拍,屬於散板板腔,是一種運用自由速度與節(jié)奏的演唱形式。該唱腔的演唱以散唱為主,演員透過「哭科」的身段動作,表達戲劇性展現(xiàn)力?!缚藿椤乖谏宓陌樽嗌希_\用特定的鑼鼓科介,藉以表達演員對哭泣或哀傷的詮釋,以抒發(fā)劇中人物內(nèi)心悲慟的情緒。
參考資料
呂錘寬《北管音樂概論》,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