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析森西元1906年出生,曾習佛像雕刻。為彰化「巧成真」佛具店創(chuàng)辦人,所刻制戲偶被臺灣布袋戲藝師行內(nèi)稱呼為「阿森(三)仔頭」。早期戲偶損傷時,藝師皆就近在臺灣請人整修重新粉面,以免兩岸奔波曠日費時。戲偶制作工序與佛像雕刻相近,徐析森初接戲偶整修及重新粉面的工作即獲得好評,後更吸引北部藝師前來委托整修,經(jīng)手大陸戲偶整修多時後,也嘗試著模仿花園頭風格自行雕刻,因佛像雕刻基底深厚,所雕戲偶亦受藝師喜愛,於日據(jù)中期即已闖出名聲?!?p> 日治後期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因日方不鼓勵祭拜中國神明,佛像雕刻生意一落千丈,徐獲得機會參與「新人形劇」的戲偶雕刻工作,專門雕制日本武士造型的戲偶供劇團演出使用?!?p> 光復後,戲偶雕刻更是應(yīng)接不暇,幾個小孩也都投入戲偶與神像雕刻及粉漆安裝的工作。徐析森交棒後,小孩徐炳根、徐炳標、徐炳垣、徐月丹、徐色亦在未來的金光戲及電視木偶劇時代發(fā)揮戲偶制作長才,搭配魔幻式的劇情創(chuàng)制出融合各種影藝形象,極具臺灣獨特視覺風格的木偶造型?!赴⑸蓄^」已成為臺灣布袋戲偶極品的代表,在古董市場極高評價。
參考資料
洪淑珍《臺灣布袋戲偶雕刻之研究-以彰化「巧成真」為考察對象》,臺北大學民俗藝術(shù)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