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民國14年(1925)出生於北平,自小家學淵源,父親胡寶安為京劇三弦名手,十歲進「富連成」科班,曾和葉盛蘭學小生,後拜宋繼亭為師,學譚派老生,打下文武老生基礎。
民國37年(1948),隨「顧劇團」來臺,在「永樂戲院」駐演五年,民國45年(1956)應海軍總部擔任「海光國劇隊」隊長,民國56年(1967)離開海光加入李桐春先生所組之「大宛國劇隊」,民國65年(1976)進駐中國電視公司主持國劇節(jié)目,率先以三國連續(xù)劇的型態(tài)推出「忠義劇展」,演了近半年之久,而每周一次的「國劇大展」維持近二十年。民國73年(1984)進復興劇校擔任國劇科主任,後收唐文華為弟子。民國78年(1989)與梅葆玖先生同獲美國紐約文化局頒給「亞洲杰出藝人獎」,曾任國劇學會第一屆理事長,民國89年(2000)與胞妹胡慧芝女士同臺合演,為最後一次登臺演出。次年(2001),因心臟疾病去世。
胡少安嗓音嘹亮,與張云溪、張春華、陳永玲有「四大少壯派」之稱,後有加入葉盛蘭、葉盛章、葉盛長、袁世海、魏蓮芳、李世芳等六人改稱為「十大頭牌」。其藝兼各派、文武全才、戲路多元,演唱風格多面,韻味醇正,能演罕見冷門戲,如《七星燈》、《九更天》、《白蟒臺》、《青梅煮酒論英雄》…等,以一己之力繼絕學,代表劇目:譚派《戰(zhàn)長沙》、《定軍山》、《陽平關》、《戰(zhàn)太平》、《御碑亭》、《擊鼓罵曹》、《四郎探母》、《黃金臺》、《蘆花河》、《伍子胥》…等,馬派《十老安劉》、《九更天》、《打侄上墳》、《四進士》、《打嚴嵩》、《打金磚》、《一捧雪》、《除三害》、《群英會》、《甘露寺》…等,其他《蕭何月下追韓信》、《轅門斬子》、《逍遙津》、《全部潯陽樓》及反串老旦《五鬼捉劉氏》、《全本釣金龜》,反串花臉《霸王別姬》、《鍘美案》…等,綜合各家之長再根據自己特長做修正,塑造人物獨樹一格,成為臺灣最重要的老生之一。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