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臺灣的中學校最早可以上溯至1898年(明治31年),在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附設尋常中學科,1907年發(fā)布「臺灣總督府中學校官制」(敕令)及「臺灣總督府中學校規(guī)則」(府令),中學校正式成立,只招收日本人男性,其設置目的乃是根據(jù)1899年「中學校令」的規(guī)定:「授以男子須要的高等普通教育」。
另一方面,1910年代以後,由於臺灣人子弟讀完公學校後,除了留學內地之外,沒有其他普通教育的升學管道,因此,臺灣士紳聯(lián)合起來表明愿意自己籌備土地、資金,向臺灣總督府要求設置臺灣人子弟可以就讀的中學校。殖民政府對於讓殖民地人民接受中等以上教育仍有遲疑,經(jīng)過一番折沖後,1915年(大正4年)設置了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為第一所臺灣人可以就讀的中等普通教育機關,但是修業(yè)年限只有四年,比一般日本的中學校少了一年。
臺灣的高等女學校可上溯至1905年成立的國語學校第三附屬高等女學校,1909年成立臺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準據(jù)日本本國的「高等女學校令」的規(guī)定,「對日本人女性授以其所須的高等普通教育」。在1919年之前,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勉強可以說是以臺灣女性為對象的中等教育機關,該校於1905年開設師范科、師范速成科及技藝科。
1919年臺灣教育令頒布後,比照朝鮮的制度,將臺中中學校改為臺中高等普通學校,同時也新設了臺灣人女性可以就讀的女子高等普通學校。1922年新「臺灣教育令」公布後,統(tǒng)一臺灣與日本本國的學制,也實施日、臺共學制,分別適用內地的「中學校令」及「高等女學校令」。
1943年(昭和18年)學制改革,中學校、高等女學校及實業(yè)學校統(tǒng)稱中等學校,改由「中等學校令」規(guī)范。根據(jù)1944年的統(tǒng)計,包括私立學校在內,臺灣的中學校及高等女學校各有22所,歷年來從中學校及高女畢業(yè)的臺灣人將近20,000人。
中文關鍵字:中學校 , 高等女學校 , 高等普通學校 , 女子高等普通學校 , 中等學校
英文關鍵字Junior High School , Girls' High School , Common Higher School , Girl's Common Higher School , secondary school
參考資料
下一篇:中正村卡度部落歷年長老名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Pakwari舊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