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布住嘉義縣,原籍不明,平日游蕩,交結(jié)游民。1839年1月9日,胡布與友人談起豐收米賤,窮民無可謀食,遂起義謀反。胡布自任總大哥,封黨夥為元帥、軍師、先鋒等名目,原擬攻嘉義縣城及灣里街(臺南縣善化鎮(zhèn))、鹽水港(臺南縣鹽水鎮(zhèn))等營汛,均因黨夥太少而未進行,而官府則已聞訊前來圍捕,胡布等人先行潰散。游掽生原籍詔安,寄籍嘉義,在內(nèi)山耕種,1832年張丙事件時,曾充旗腳。胡布為招徠黨羽,來尋游掽生共舉。游掽生邀集80多人,與胡布會合,1838年底各領(lǐng)黨眾進攻店仔口汛(在臺南縣白河鎮(zhèn)),殺傷兵丁,搶奪軍械,因其他營汛及民眾來援,遂即逃散。由於起事後未見游民蜂起附和,胡、游等人不敢再襲營汛,5日之後胡布被捕,躲入內(nèi)山的游掽生於翌年3月亦遭拏獲。
參考資料
〔★劉妮玲,〈清代臺灣民變研究〉,臺灣師范大學(xué)歷史所碩士論文,1982〕〔→張丙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