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729年抵達臺灣後,被派任臺灣海防同知一職。職擔臺灣南路(彰化以南)錢糧、地丁、徭產、補盜等內政事務,1731年夏天,則專派至彰化縣(1723年設縣)查盤倉庫。
同年年末,位於臺灣北路(彰化以北),屬於平埔道卡斯族的大甲西社爆發(fā)民變。起因官吏指派勞役過多的該民變,因主官淡水撫民同知張弘章處里不當,造成燒毀同知衙門,殺傷衙役兵丁的嚴重事件。該事件雖迅速由總兵呂瑞麟平定,但民情仍蠢蠢欲動。在此情況下,於福建總督、巡撫與布政使、按察使會商後,將尹士俍從臺灣海防同知調任淡水撫民同知,并立即從南路前往北路軍營與總兵王郡共理軍政。
翌年5月,福建分巡臺灣道倪象愷屬下為求立功,竟將大肚社運糧「良番」誣指成大甲西社「亂民」。此事再度引起大肚社及其周邊如:南大肚社、沙轆社等十余社的平埔族原住民不滿,再度集結民眾攻擊官署。事變再度爆發(fā)後,尹士俍與總兵王郡再度運籌六千軍力,迅速平定騷亂。
1733年,亂勢平定後,清廷論功行賞,尹士俍升任臺灣知府,1935年,則因功績卓越,再昇為福建分巡臺灣道,成為臺灣當時最高地方官。1938年任期期滿離開臺灣,返回中國大陸,擔任湖北鄖襄道一職。
除了為官功績外,留臺期間編纂的《臺灣志略》尤其重要。該書詞句優(yōu)美,亦講求實際致用。書分為上卷、中卷和下卷,包括了臺灣當時的全郡形勢、重洋海道、支放兵餉、文員定制、武職營規(guī)、民番田園、錢糧科則、收銷鹽課、學校士習、外洋各島、民風土俗、番情習俗、氣候祥異、路程港口及出產水利等。書本體制計收有:疏、傳、記、賦及各體詩59首。因為描寫臺民峰水風俗極為真實深刻,成為後世史書;如:《重修福建臺灣府志》、《重修臺灣府志》的重要藍本之ㄧ?!?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