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凡具有參加入學考試資格者不論老少均稱為童生,通過的童試(包括由知縣主持的縣試、由知府主持的府試、由學政主持的院試)合格而入學就讀者則成為生員,也稱庠生、茂才、博士弟子員,俗稱秀才,各儒學的錄取員額視當?shù)氐奈娘L高下、錢糧丁口多寡而定。入學之後的生員,在學習期間須受到儒學教官的考核,即為月課與季考。成為生員之後,也還須參加該省學政主持的歲試與科試,成績優(yōu)秀者可以由初入學的附學生員(簡稱附生)次第晉升為增廣生員(簡稱增生)、廩膳生員(簡稱廩生),若成績低劣則會被降等或黜革。生員參加科試或補考性質(zhì)的錄科、錄遺合格者即取得參加該省鄉(xiāng)試的資格,優(yōu)秀的生員也可以被選入北京的國子監(jiān)(又稱國學、太學)就讀而成為貢生。
然而,清代的地方官學并非如同現(xiàn)代學校一樣是士子平日讀書學習的場所,有的學宮甚至殘破荒廢,實際上生員只要按時前往應付例行的考核即可;因為入學名額的限制,也無法達到普及性教育的程度。儒學最主要的功能可以說其實是提供形式上的榮銜,入學的生員即晉身為士紳階級,享有某些特權(quán),并且可以作為繼續(xù)考取科舉功名、進入官場的一個途徑。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