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利令智昏」。見「利令智昏」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蛊皆濕T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余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1)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并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余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2)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zhàn)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shù)千人,為戰(zhàn)國當(dāng)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3)翩翩:形容文采風(fēng)流的樣子。(4)大體:整個局面。(5)鄙語:俗話、俗語。(6)馮亭:?~西元前259,戰(zhàn)國韓國人。原為上黨守,因秦絕上黨歸韓之道,於是附趙,受封華陽君。在長平之戰(zhàn)中,與趙將趙括一起對抗秦兵,後戰(zhàn)死。(7)長平:戰(zhàn)國趙邑。戰(zhàn)國秦將白起曾在此大敗趙國,阬殺趙降卒四十余萬,是為「長平之戰(zhàn)」。(8)邯鄲:戰(zhàn)國趙首都。地約在今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戰(zhàn)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lǐng)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馮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rèn)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zhuǎn)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余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fēng)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箯乃抉R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dāng)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Ling Z-i Hun
下一篇:飛黃騰踏的意思 飛黃騰踏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樂極悲生的意思 樂極悲生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