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草木皆兵:把野草樹木都當成敵兵。形容為對方的聲勢所嚇倒而疑神疑鬼,產生錯覺。
唇亡齒寒:嘴唇沒有了,牙齒露在外面就會感到寒冷。比喻二者利害相關。亡:失去。
一鳴驚人:一叫就使人驚異。比喻平時沒有特殊表現,突然做出了使人震驚的舉動或成績。
雞鳴狗盜:學雞叫騙人開城門,裝狗進行偷盜。指卑不足道的技能。也比喻偷偷摸摸的行為。
按圖索驥:原意指按照相馬的圖經去找好馬,結果無所得。比喻做事拘于陳法,不靈活變通。
退避三舍:后退九十里以避讓敵人。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舍:古時行軍三十里為一舍。
背水一戰(zhàn):漢將韓信曾背水列陣,使將士拼死求勝。比喻決一死戰(zhàn)。背水:背靠江河,表示沒有退路。
臥薪嘗膽:一邊睡在柴草上,一邊嘗著膽汁的苦味。形容刻苦自勵,發(fā)憤圖強。薪:柴草。膽:苦膽。
胸有成竹:原指畫竹子時心里先已有竹的形象。后多比喻做事之前已有全盤考慮。成竹:現成的竹子。
如火如荼: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形容軍容壯盛。后用以比喻聲勢浩大,氣氛熱烈。荼:茅草的白花。
勢如破竹:形勢如同劈竹子一樣,破開頭上幾節(jié),下邊就隨著刀口裂開了。形容節(jié)節(jié)勝利,毫無阻礙。勢:情勢。
洛陽紙貴:形容作品精妙,風行一時,廣為流傳。原指晉代左思十年寫成《三都賦》,有錢人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江郎才盡:比喻才情文思衰退或寫不出詩文。江郎:指南朝梁代的文學家江淹,年少有文才,晚年文思衰退,當時人說他“才盡”。
探驪得珠:摸到驪龍的下巴,取出寶珠。原指風險和難度極大。后比喻寫詩作文能達到命題精蘊,主旨突出。驪:一種黑龍,傳說其下頜有寶珠。
三顧茅廬:表示對信賴的人誠心誠意地一再邀請。漢末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曾三次親自登門拜訪。顧:看望,拜訪。茅廬:草房。
初出茅廬:原指東漢末年諸葛亮剛出山去輔佐劉備,初次跟曹操交鋒就打了勝仗。后比喻初入社會,閱歷不深,缺乏鍛煉,幼稚不成熟。茅廬:諸葛亮隱居時的住處。
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負荊請罪:背上荊條主動請求懲罰。表示真誠悔過認錯賠罪。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作-的刑具。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BR>才高八斗:南朝時期,文學家謝靈運做永嘉太守時,經常游山玩水,寫詩作賦,深得文帝的賞識。他因此驕傲地說:“天下的文才總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斗,我占一斗,其余的人合占一斗?!?BR>枕戈待旦:枕著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毫不松懈。也指殺敵心切,隨時準備戰(zhàn)斗。戈:古代的一種兵器,長桿頭上附有橫刃。旦:天亮。《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BR>請君入甕:原是唐代周興對不招供的犯人用的刑,即將人放在甕里,四周用炭火燒。后周興被告發(fā),來俊臣也用這辦法對付他。后指就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對付他自己。甕:一種口小腹大的大壇子。
囊螢映雪:形容勤奮好學,刻苦攻讀。囊螢:晉代車胤年少時家貧,苦學不倦,夏天晚上捉取數十只螢火蟲裝在口袋里,用來照明。映雪:南朝孫康聰明好學,家貧不能點燈,冬天就利用照在雪地上的反光來讀書。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楚歌:楚國的民歌?!妒酚洝ろ椨鸨炯o》楚漢相爭,楚-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王劉邦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
兩袖清風:明朝監(jiān)察御史于謙為官十分清廉,從不收受老百姓的財物,而當時的官場十分腐敗。于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么也沒有帶,特帶《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BR>懸梁刺股: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fā)用繩子系在屋梁上。戰(zhàn)國時縱橫家蘇秦到秦國游說失敗,為博取功名就發(fā)憤讀書,每天讀書到深夜,每當要打瞌睡時,他就用鐵錐子刺一下大腿來提神。
精忠報國:北宋末年,女真族建立大金國,直接威脅北宋的生存。岳飛的母親在岳飛的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送19歲的岳飛從軍。岳飛在抗金19年戰(zhàn)斗中,打了許許多多勝仗,讓金兵聞風喪膽。北宋滅亡后,他繼續(xù)堅持抗金直到被害。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并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zhàn),終于擊敗秦軍。
完璧歸趙:原指戰(zhàn)國時由于藺相如的智勇,使和氏璧得以完好地歸還趙國。后比喻將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原主。完:使完整無缺,使完好。璧:中間有孔的扁圓形玉器,也泛指美玉。歸:歸還。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BR>指鹿為馬:原指秦國丞相趙高,想篡奪皇帝權力,怕大臣們不服。有一次將一只鹿獻給皇帝,說:“這是馬?!被实壅f:“丞相錯了,怎么把鹿說成馬呢?”趙高就問左右大臣,大臣們有的沉默不語,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后,趙高把說鹿的大臣都殺害了。比喻明目張膽地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