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明察秋毫的意思◥
目光敏銳,可看見秋天鳥獸新長的毫毛。#語本《纏子》。後用「明察秋毫」比喻洞察一切,能看到極細微的地方。△「洞若觀火」
◣明察秋毫的典故來源◥
?!独p子》(據(jù)《文選.卷四五.設論.班固.答賓戲》李善注引)1>董無心2>曰:「離婁3>之目,察秋毫4>之末於百步之外,可謂明矣?!?p>〔注解〕(1)典故或見於《孟子.梁惠王上》。(2)董無心:東周戰(zhàn)國人,生卒年不詳,著有《董子》一卷。(3)離婁:人名。黃帝時人,生卒年不詳。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4)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後用以比喻細微的事物。
〔參考資料〕《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曰:「否?!?p>
◣明察秋毫是誰的典故 明察秋毫典故解析◥
離婁是神話中黃帝時代的人,相傳他能夠把百步之外的野獸細毛看得根根分明,所以董無心說,像離婁這樣的人可說是視力極好了。孟子在勸諫梁惠王行仁義之道時,曾經(jīng)借用離婁的視力,他說:「如果有人說,他的力量可以舉起百鈞(三十斤為一鈞)之物,卻舉不起一根羽毛;他的視力能夠看見野獸初生的細毛,卻看不見一堆木柴,請問大王您會相信他嗎?」梁惠王回答:「當然不會。」孟子於是又說道:「舉不起一根羽毛,或看不見一堆木柴,是因為不肯去做,而非做不到。現(xiàn)在人民生活困苦,朝不保夕,是因為大王您不肯行仁義之道,讓恩澤遍及百姓,而非大王您做不到?。 贯醽怼该鞑烨锖痢惯@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能洞察一切,能看到極細微的地方。
Ming C-a Qiu Hao
下一篇:眾志成城的意思 眾志成城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流芳百世的意思 流芳百世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