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馬首是瞻」。見「馬首是瞻」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馬首是瞻」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左傳.襄公十四年》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于竟,使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叔向退而具舟。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見衛(wèi)北宮懿子,曰:「與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說。二子見諸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至于棫林,不獲成焉。荀偃1>令曰:「雞鳴而駕2>,塞井夷3>,唯余馬首是瞻!」
〔注解〕(1)荀偃:?~西元前554,字伯游,春秋時晉國大夫。厲公時為佐上軍,與欒書弒厲公。悼公時將中軍,攻秦伐楚。平公三年,齊伐魯,偃帶兵援魯,敗齊師,卒於歸途。謚獻。(2)雞鳴而駕:駕,駕車出發(fā)。指軍隊在雞鳴時,天一亮就駕車出征。(3)塞井夷:填井毀灶,而後進軍,以表示不勝不返的決心。,同「灶」,以磚土或石塊砌成,用來生火烹飪的設(shè)備。見「塞井夷灶」。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馬首是瞻」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左傳》里記載魯襄公十四年時,晉國會同魯、齊、宋、鄭等-隊伐秦,要報三年前櫟地一戰(zhàn)之仇。聯(lián)軍到了涇水邊就停住了,不肯渡河。晉國大夫叔向去找魯將叔孫穆子商量該怎麼辦,叔孫穆子便引了《詩經(jīng)》的話:「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意思是匏瓜也有苦葉,渡河也會遇到深的地方。水深的話就直接下水渡河,水淺的話就撩起衣服過去。要聯(lián)軍渡過涇水,繼續(xù)朝秦國進攻。叔向聽了,就回去準(zhǔn)備船只渡河。秦國看聯(lián)軍集中在涇水邊,派人在涇水上游下毒,因此而毒死了不少聯(lián)軍士兵。鄭-隊的首領(lǐng)子蟜非常生氣,率先出兵和秦軍交戰(zhàn),各-隊也跟著開打,但開戰(zhàn)好一段時間都攻不下來。這時,晉國中軍將領(lǐng)荀偃下令說:「我們等天一亮,雞一叫就出征,做好填井毀灶的善後工作,然後跟著我的馬行動,我的馬頭朝向哪里,你們就跟著哪個方向走?!瓜萝姷膶㈩I(lǐng)欒黶一向和荀偃處不來,聽了荀偃的話不服氣地說:「晉國從沒有人下這種命令,我偏要把馬頭向東回國?!箼椟s說完把馬頭一調(diào)就走,他的部下也跟著撤兵。荀偃看到這種情況,很後悔下了這道命令,造成自家軍隊的分裂,心想這樣非但不能打勝仗,還可能會敗北,只好下令撤軍回國,結(jié)束了這場戰(zhàn)爭。荀偃這道命令中,有「馬首是瞻」四個字,就是要晉軍跟著他的馬頭方向前進。後來「馬首是瞻」被用來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
Ma S-ou Qian Z-an
下一篇:不留余力的意思 不留余力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弓開得勝的意思 弓開得勝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