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斷章取義的意思◥
截取某詩篇的一章或一句為己用,借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顧原詩作者的本意。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後用「斷章取義」泛指截取別人的詩文或談話中的某一段落為己用,而不顧其原意。
◣斷章取義的典故來源◥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齊慶封好田而耆酒,與慶舍政,則以其內(nèi)實遷于盧蒲嫳氏,易內(nèi)而飲酒。數(shù)日,國遷朝焉。使諸亡人得賊者,以告而反之,故反盧蒲癸。癸1>臣子之2>,有寵,妻之3>。慶舍之士謂盧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4>,何也?」曰:「宗不余辟,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癸言王何而反之,二人皆嬖,使執(zhí)寢戈而先後之。
〔注解〕(1)癸:盧蒲葵,春秋齊國人,生卒年不詳。(2)臣子之:為子之的家臣。子之即慶舍,慶封之子,春秋齊國人,生卒年不詳。(3)妻之:把女兒許配給他。妻,音ㄑ|ˋ。(4)子不辟宗:您不回避同宗。子,您。辟,通「避」,回避。慶氏與盧蒲氏都姓姜,故為同宗。
◣斷章取義是誰的典故 斷章取義典故解析◥
據(jù)《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載,春秋齊國的慶舍極為寵愛家臣盧蒲癸,甚至將女兒許配給他。但慶氏與盧蒲氏都姓姜,所以有人問盧蒲癸說:「男女結(jié)婚應(yīng)該分辨是否同姓,你怎麼會完全不回避同宗的女子呢?」他則回答:「同宗的人既不回避我,我何必要回避他呢?這就像賦詩明志時,可以斷章取義,我只取我所需要的,哪還知道甚麼同宗呢?」盧蒲癸所謂的「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指的是春秋時代的人,在外交場合或日常生活中,常會截取既有詩篇中一部分的句義來表達自己的意志與立場。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晉、魯?shù)葒ゴ蚯貒婈犞翛芩?,大家為是否渡河而猶豫不決,晉國大夫請魯國大夫?qū)O叔豹表示意見,孫叔豹就賦了〈匏有苦葉〉,這首詩現(xiàn)存《詩經(jīng).邶風》中,首章是:「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原詩是刻畫一位待嫁女子決意出嫁的心情。但這當然不是孫叔豹想要表達的意思,他只是借以表示,無論水深水淺,一定要渡過河去。這種「賦詩斷章」的方式,在《左傳》中屢見不鮮,所以盧蒲癸才會有「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的說辭。後來「斷章取義」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原專指截取《詩經(jīng)》的前身當時稱為《詩》的詩集中某詩的部分以為己用,而不顧原詩的本意。今則多用來泛指截取詩文或談話中的某一段落而言。
Duan Z-ang Qu Yi
下一篇:虎狼當路的意思 虎狼當路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狗尾續(xù)貂的意思 狗尾續(xù)貂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