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實事求是的意思◥
做事切實,加求真確。語出《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
◣實事求是的典故來源◥
《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河間獻王德1>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2>,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3>,加金帛4>賜以招之。繇是5>四方道術(shù)之人不遠千里6>,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7>等。是時,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jīng)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其學舉六藝,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禮樂,被服儒術(shù),造次必於儒者。山東諸儒(者)〔多〕從而游。
〔注解〕(1)河間獻王德:劉德(?~西元前130),西漢景帝第三子。景帝前二年立為河間王。修學好古,從民間求得好書,必留真本,把精繕的副本還給對方,還加賜財物給他,所以大家都把先人遺留下的書獻給他,他的藏書量後來甚至與官方一樣多。修禮樂,好儒術(shù),山東諸儒多從之游。卒謚獻。(2)善書:好書。(3)真:正本。(4)金帛:金,指銅或黃金;帛,絲織物的總稱;合起來作為財物的通稱。(5)繇是:自此以後。繇,音|ㄡˊ,通「由」。(6)不遠千里:不以跋涉遠路為苦。形容來人的熱忱。見「不遠千里」。(7)漢朝:指當時的朝廷。
◣實事求是是誰的典故 實事求是典故解析◥
「實事求是」是東漢班固在《漢書》里用來形容河間獻王劉德的話。劉德是西漢景帝的第三個兒子,被封為河間王,卒謚獻,故後人稱之為河間獻王。據(jù)史-載,秦始皇焚書後,古代書籍幾乎毀滅殆盡,劉德經(jīng)常派人向民間訪求,因此蒐集到不少先秦時代的珍貴古書,與朝廷藏書量不相上下。他尊崇儒術(shù),勤於修習禮樂,治學嚴謹,所以班固稱許他道:「修古好學,實事求是?!沟搅颂拼?,學者顏師古曾注解「實事求是」說:「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由此,我們知道,劉德在做學問時,必定依據(jù)掌握到的事實為根據(jù),以獲取正確的結(jié)論。後來「實事求是」演變?yōu)槌烧Z,就用來指做事切實,加求真確。。
S-i S-i Qiu S-i
下一篇:惱羞成怒的意思 惱羞成怒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欺世盜名的意思 欺世盜名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