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不謀而合」。見「不謀而合」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不謀而合」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一○○.敘傳上》囂問彪曰:「往者周亡,戰(zhàn)國并爭,天下分裂,數(shù)世然後乃定,其抑者從橫之事復(fù)起於今乎?將承運迭興在於一人也?愿先生論之。」對曰:「周之廢興與漢異。昔周立爵五等,諸侯從政,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其勢然也。漢家承秦之制,并立郡縣,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至於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國嗣三絕,危自上起,傷不及下,故王氏之貴,傾擅朝廷,能竊號位,而不根於民。是以即真之後,天下莫不引領(lǐng)而嘆,十余年間,外內(nèi)騷擾,遠近俱發(fā)1>,假號云合2>,咸稱劉氏3>,不謀而同辭。方今雄桀帶州城者,皆無七國世業(yè)之資?!对姟吩疲骸夯室由系郏R下有赫,鑒觀四方,求民之莫?!唤衩窠灾幰魉紳h,鄉(xiāng)仰劉氏,已可知矣。」
〔注解〕(1)遠近俱發(fā):無論遠近,都發(fā)兵起事。(2)假號云合:起事者像云一般地聚合。假號,指稱起事者自立的名號,亦用以代稱起事者。(3)劉氏:指漢朝宗氏。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不謀而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不謀而合」原作「不謀而同」,見於《漢書.卷一○○.敘傳上》。班彪是班固的父親,為東漢時期著名的史學(xué)家。漢末王莽篡漢,天下大亂,二十余歲的班彪避難於天水,依附於反對新莽的隗(ㄨㄟˇ)囂,并藉機對他曉以大義,希望他能歸附漢室。有一次,隗囂問班彪:「以前周王朝崩毀,戰(zhàn)國群雄并起,天下分裂,歷經(jīng)好幾代才又歸於統(tǒng)一。今天的情況也是如此,不知先生您認為天下將由誰來統(tǒng)一?」班彪便回答道:「漢室之所以衰亡,是因為成帝當年過度借重外戚勢力處理國政,讓王氏家族掌握大權(quán),接下來哀、平二帝在位時間又短,所以才會讓王莽有機可趁。但王莽雖然取得政權(quán),卻沒有獲得民心,天下百姓其實無不盼望能脫離其統(tǒng)治。十幾年來,人心思變,群雄并起,各處好漢未事先商量,就都以恢復(fù)漢室為號召。從這里應(yīng)該可以明顯看出,未來將會是誰統(tǒng)一天下?!拱啾氲倪@段話,其實就是告訴隗囂天下仍是屬於漢王朝,況且各路豪杰「咸稱劉氏,不謀而同辭」,這樣的形勢也是隗囂所不能阻擋的。後來「不謀而合」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指事先未經(jīng)商量,而意見、行為卻一致,出現(xiàn)「不謀而合」的書證如晉.干寶《搜神記.卷二》:「二人之言,不謀而合?!辜从靡悦枋鲇卸烁髯詡魇銎渌娭訉`異現(xiàn)象,兩人并不相識,但所說的內(nèi)容卻相吻合,干寶藉以強調(diào)此說的真實性?! ?p>Bu Mou Tong Ci
下一篇:難弟難兄的意思 難弟難兄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以貌取人的意思 以貌取人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