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地球內部大致為均勻分層,但小部分不均勻,成為散射質點,愈接近地表,不均勻體散射點愈多。當震波傳播時,這些不均勻體散射質點會與震波作用,產生散射的現(xiàn)象,散射質點的作用好像是二次震源,把震波能量分散出去。散射作用就是「雷達回波」的原理,可引用擴散理論進行統(tǒng)計分析。地球內部散射點很多,分布凌亂,其散射作用形成之散射場,好像是游泳池中之波浪,到處都是,造成緊跟在體波之後搖擺不停的尾波。
地球內部的散射體有各種不同的尺寸,但小尺寸散射體引起的短周期散射波較為重要,在近距離地震紀錄中成為散射波的一部分,相當明顯。散射波之長短與震波耗散程度有關,例如月球因為比較堅硬,耗散低,故「月震」的散射波拖得很長。
在區(qū)域地震紀錄中,散射波是很明顯的部分,但因其雜亂的特性,較不容易分析。散射波之長短及其頻率含量可用於研究耗散現(xiàn)象,反映出地殼不均勻或脆弱的特性,已在臺灣的地體構造研究上獲得驗證。
中文關鍵字:尾波 , 不均勻體 , 散射作用
英文關鍵字coda wave , heterogenity , scattering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