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2009年7月22日,本世紀最壯觀、時間最長的一場日全食天文奇觀將出現。屆時將吸引眾多的市民注目觀賞。專家特別提醒,市民在觀賞日全食時,一定要選擇好正確安全的觀測方式,而即使觀測方-確,連續(xù)觀看也不宜超過一分鐘,否則極易給眼睛帶來永久傷害。觀看日偏食時沒有合適的保護裝備,也會對視網膜造成灼傷。不管視網膜暴露在太陽下有多久,這種損傷會導致視力永久性傷害。只有當太陽完全被月球遮擋后,才可以在沒有保護措施下安全地觀看日全食。當太陽再現、產生鉆石環(huán)效應時,得及時把眼睛從太陽位置移開。
日全食的全過程分為5個階段,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其中,只有在全食發(fā)生階段,即食既、食甚、生光階段的4-5分鐘,也就是天黑下來之后,可以用肉眼直接觀看。需要拍照的話,如果沒有濾光鏡等減光設備,也只能在全食發(fā)生的4-5分鐘內拍攝,否則相機可能會被燒壞。
推薦的觀看日全食的方法:
如果買到了專用觀測鏡,只要戴著觀測鏡看就沒問題,但還是注意檢查一下濾光膜表面是否劃傷或磨損。如果你沒有觀測鏡,推薦以下三種方法:不推薦的觀看日全食的方法
凡是親身經歷過日全食的人,都會留下足以銘記一生的印象。除了這些誰都具有的直觀感受外,日全食還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
最重要的當然就是“鉆石環(huán)”和“貝利珠”(Baily‘s beads),當月亮差不多把太陽完全遮住的極短時間內,僅露出一彎月牙狀區(qū)域的太陽光,會逐漸從兩角向中間收縮,與此同時,由于天空黑了下來,我們可以從擋住太陽的月球周圍看到它的外層大氣。這美麗的光圈和僅露出的一部分太陽光就組成了“鉆石環(huán)”現象。鉆石環(huán)只能持續(xù)很短的時間,之后隨著太陽光被遮擋得更多,“鉆石”逐漸破碎,取而代之的是珍珠一般從月球表面比較低凹的地方照射過來的太陽光,這就是貝利珠。它是由英國天文學家費朗西斯·貝利 (Francis Baily)在19世紀中期首先描述的。貝利珠很快就會隨著月球更多的遮擋而消失。最后一顆貝利珠的消失,就意味著全食的到來。而食甚后第一顆貝利珠的出現,就是“生光”時刻的標志。在那以后,隨著更大部分的日面逐漸露出,一粒粒小珍珠又連成了鉆石環(huán)。
其次是日冕,當貝利珠消失,月亮把太陽安全擋住,立即可以在黑太陽圓面的邊緣看到了一圈紅色的色球層,有時還能看到從色球層噴發(fā)出的白色日珥;隨即色球層也被月亮遮住,平時看不到的太陽外層大氣———日冕就露出了“尊容”,它那呈現放射開頭的珍珠色光芒,好像給太陽戴上了一頂帽子。此時,在黑暗的天空中,往往還能看到金星和木星等行星,以及其他明亮的恒星。
而從日冕中,可以看到很多平常凝視極其光亮太陽表面時所看不到的太陽表面活動,所以極具科學價值,可以說很多研究太陽的科學家都是“追逐日全食的人”。針對這次日全食,中國天文學家就制定了“日全食期間太陽上層大氣的成像和光譜觀測”、“日全食近紅外光譜及成像偏振觀測”、“用于日全食觀測的高分辨率成像儀器”等多個科學研究計劃,到時新疆、甘肅的全食地帶會迎來很多帶著精密儀器的貴客。
如何才能安全地觀賞日食呢?下面,我們介紹一些土方法和洋方法。
觀看日全食的土方法因為日食時地球電離層會發(fā)生很大變化,所以通過短波業(yè)余電臺信號強度的變化可以“聽”到日食。你也可以通過一般的收音機“聽”到日食:收聽一個日食地區(qū)的短波廣播電臺,對于8月1日的日食,最理想的是從陜西省蒲城發(fā)射的國家授時中心BPM標準時間標準頻率信號,頻率是2.5M-、 5.0MHz。日食前后,它的聲音會突然增大或減小!
下一篇:沙塵天氣今天又到長江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日偏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