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界稱他為枝木司或枝木先,南投縣草屯鎮(zhèn)人,生於1930(昭和5)年,卒於2003年,享年74歲,在從事吊橋50余年歲月中,承造吊橋遍及全臺,人稱「-吊橋大王」。林枝木出生於務農之家,18歲(1947)拜師林萬科、黃石英學習建造吊橋,22歲(1951)與林杏締結連理,婚後育有2男2女。1959年受雇在桃園復興鄉(xiāng)建造巴陵吊橋時,承先總統(tǒng)-召見慰勉,1970年,原枝木包工業(yè)晉升為枝木營造廠,1980年以後,國內各平面、電子媒體、-及公共電視,甚或-NHK、東京新聞及每日新聞等等爭相報導,更有不少中英、中日、中法版?zhèn)鞑ブ梁M?,美國亦有相關網站爭取授權連結全球網頁,蔡俊鐿《筑橋亦筑夢》一書中,更將林枝木與瑞士人魯特門并列,其逝世後,事蹟刊載《-文獻》、《歷史月刊》及《-文化資產保存年監(jiān)》。林枝木一輩子未更換過其它職業(yè),其建造整修過的吊橋無數(shù),難正確估計,因缺乏早期資料,亦有同一座吊橋,建造2、3次,或整修4、5次以上(如:草屯雙十吊橋、臺東觀林吊橋等),其中較為人知者如:臺中縣達見、青山、石岡、馬鞍寮及天冷吊橋,橫貫公路長春太魯閣及寧安吊橋,宜蘭寒溪吊橋,桃園縣復興及巴陵吊橋,臺東縣初鹿、鹿鳴、太麻里、金侖及觀林吊橋,臺北縣烏來吊橋,苗栗縣虎山溫泉及-溫泉吊橋,臺南縣曾文水庫吊橋,屏東縣三地門吊橋,彰化縣華陽、-及景山吊橋,南投縣平林、廬山、永興、瑞龍、中原、合作、平靜、靜觀、雙十及斗山吊橋等,其中最長的是草屯雙十吊橋(-m),最大的是石岡吊橋(已拆)。林枝木早期吊橋作品系以山區(qū)運輸交通為主,考量其堅固、耐用,大部分漆黑色柏油,晚期則大量建造於風景區(qū),以觀光游憩為主,橋柱、鋼索則漆成紅、白兩色,以突顯橫跨在青山綠水間的長虹。林枝木建造的吊橋,秉持安全第一,基礎墩臺要堅實,拉力要強,橋身要牢固,橋柱要美,油漆堅持用「虹牌」,以確保吊橋耐用與美觀,因此建立業(yè)界的口碑,林枝木雖被譽稱為「-吊橋大王」,但其所做過的吊橋中,沒有一座刻有林枝木或枝木營造廠承造,可見其淡泊一斑。
參考資料
歷史建筑資料庫分類架構暨網際網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計畫主持人林會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