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墓園兩側(cè)的神位分別是右邊為「后土」又稱「土地公」,「后」本來為最高權(quán)位的女性的稱呼,「后土」又稱為土地的母親,為大地之母衍伸到後來,為照顧這塊土的人,又稱「后土」,土地公就由此衍伸到后土這名詞上。而左邊是龍神,又稱山神,稱山脈為龍脈,山神為龍神,每座山都有龍脈,龍脈之神就是龍神,也是該座山的山神,為求龍神多眷顧此墓,以發(fā)其祥,故祭墓之後有「呼龍」一俗,其意是將風(fēng)水之靈氣引入墓壙,又稱其為「塞金井」。祭拜的順序為先拜后土,再拜龍神然後才是墳?zāi)?。因墓地是由地理師所挑選,所以「呼龍」多請地理師來主持,其後尚有撒五谷的習(xí)俗,以祈求喪家丁財兩旺。
以地理風(fēng)水來說,左邊為龍,大房、長男、左砂,右邊為虎,小房、三男、右砂,但在墓園不能寫虎,虎會傷人、傷子孫,所以改稱「后土」。一般我們?nèi)R里燒香拜拜,土地公都是用坐的,但是看守墓園及納骨塔的土地公卻是用站的,因為祂和一般土地公不一樣,祂是管山地的。
參考資料
陳瑤塘《-民間婚喪禮俗概述》p.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