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接一詞原為番社名,即位於今板橋市區(qū)一帶之平埔族擺接社,其社人的活動領域包括板橋、中和、永和等地。雍正至乾隆年間,-不斷入墾擺接社域,最遲至1740年時,已有-聚落擺接莊的出現(xiàn)。道光年間以前,以擺接作為堡名,轄有加臘仔莊、港仔嘴莊、芎蕉腳莊、龜侖蘭莊、枋寮街、新埔漧莊、南勢腳莊、後埔莊、員山仔莊、藤寮坑莊、冷水坑莊、社後莊、柑林陂莊、大安寮莊、員林仔莊、火燒莊及臼仔林溪州莊等17莊,約包括今板橋市、中和市、永和市及土城市大部分,與臺北市部分地區(qū)。
參考資料
〔★伊能嘉矩,《大-地名辭書?-之部》,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