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島狀矽酸鹽類礦物,為橄欖石(Olivine)的一種,其結(jié)構(gòu)乃是矽氧四面體的單體與鐵和鎂化合的固溶體。橄欖石的兩個端成分為鎂橄欖石(Forsterite,Mg2SiO4)與鐵橄欖石(Fayalite,F(xiàn)e2SiO4),期中間礦物組成常由FoxFay表示,如Fo60Fa40。以-為例,橄欖石以鎂質(zhì)為主,都大於Fo60(表示Fosterite占超過60%),馬武窟之橄欖巖中者更超過Fo90。月巖的高原-中含很多鎂橄欖石?!窮orsterite」乃是為了紀念德國的自然學家-Jo-ann Forster。
【化學成分】
Mg2SiO4,分子量約141,鎂占34.55 %,矽占19.96 %,其余為氧。
【物理性質(zhì)】
1. 晶系:屬單斜晶系(Ort-or-ombic - Dipyramidal)。
2. 習性及礦物集合體:通常為細粒狀,單晶多呈板狀。
3. 顏色:無色、綠色、-、黃綠色或白色。
4. 條痕:白色。
5. 透明度:透明。
6. 光澤:玻璃光澤。
7. 發(fā)光性:無螢光或磷光性。
8. 比重:3.21 ~ 3.33。
9. 硬度: 6 ~ 7。
10. 解理:[001]晶面上有良好解理,[010]晶面上有明顯解理。
11. 斷口:貝殼狀斷口。
12. 脆性及韌性:韌性較差,極易出現(xiàn)裂紋。
13. 其他物性:無磁性、電性或放射性。
【產(chǎn) 狀】:高溫巖漿分化的先期產(chǎn)物,通常產(chǎn)生於原生之超基性巖漿或鐵鎂質(zhì)侵入巖漿,亦為構(gòu)成上部地函的主要組成物質(zhì),常可發(fā)現(xiàn)於代表海洋地殼的蛇綠巖套底部。常與透輝石、尖晶石、斜長石、角閃石、磁鐵礦、蛇紋石與普通輝石共生。
【用 途】
可當冶金輔助原料及生產(chǎn)金屬鎂的原料,亦可當作耐火材料,制作耐火磚或耐火水泥,亦是絕緣陶瓷材料,還可應(yīng)用於處理廢硫酸溶液。
【產(chǎn) 地】
-的橄欖石產(chǎn)地很多,以下僅列出含鎂量較高的產(chǎn)地:(1)海岸山脈南段的蛇綠巖套:主要地點為關(guān)山電光一帶及臺東附近之-山等地,橄欖巖巖體成帶狀分布,為由基性的混合巖體如粗粒玄武巖-玻璃質(zhì)玄武巖及橄欖-輝長巖所組成,其中之一斜方輝橄巖巖體面積約1.9公里長,2.5公里寬,另外有二個小的斜方輝橄巖和一個純橄欖巖之虜獲巖產(chǎn)於輝長巖體之中,分布於約50公尺至250公尺長之區(qū)域中;(2)澎湖北寮橄欖巖與鹼性玄武巖:在表面上與孔隙內(nèi)可觀察到,直徑大約1 mm~10 mm;(3)其他地區(qū):多為擄獲巖形式,如觀音山、草嶺山及關(guān)西竹東地區(qū)的橄欖巖。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