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
其一,早年-西南部地區(qū)河道多分支,可航行的河道或渡口常被稱為「港」。龜仔港即是往昔急水溪上游分支之一,由於當時河道內(nèi)有許多烏龜,故稱「龜仔港」,於龜仔港旁聚居而成的聚落也稱為龜仔港。先民拓墾-各地,時常以所見景觀來稱呼當?shù)?,因而此種說法有其可信之處。
其二,最早拓墾此地的先民為朱姓,故稱「朱仔港」,漸訛為「龜仔港」,今日莊內(nèi)的頂頭角仍有幾戶朱姓,此種說法也頗為可信。
今日的龜仔港聚落被臺一線道路分為東、西兩部份,但主要分布在西半部。莊廟保安宮,原稱保生廟,主祀保生大帝,是吳姓莊民自福建省同安縣白礁鄉(xiāng)迎入。其前身為莊民陳蕃所倡建,原祀福德正神。光緒10年(1884)曾改建為磚廟,但昭和5年(1930)毀於大地震,今日廟宇為-73年完成。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