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頭份開發(fā)歷史悠久,1739年(乾隆4年)中國福建泉州-林耳順便率領閩、粵兩省-30余人,在平埔族人同意下由新竹香山至此進行開墾,是頭份開發(fā)的最早紀錄。1751年(乾隆16年),200余名中國廣東-在中港與頭份間設田寮開墾,即是「田寮莊」的由來。當時開墾的區(qū)域劃分為頭份、二份、三份、四份、五份、河唇、中肚、新屋等地,因墾殖地點的分配以抽簽決定,頭份就是土地分配時的第一個地方。
--對頭份的開墾,重點在於開辟水圳以利灌溉和農耕,當時以林耳順與陳曉理等人為首,并由官方出資協助民間興建水圳,因此以「乾隆加恩」而命名為「隆恩圳」。包含頭份與竹南等地的農田,至今都還以隆恩圳灌溉。為紀念開辟隆恩圳先人的功績,在隆恩圳頭的隆恩碑側設立「隆恩伯公」,祭祀為修建水圳而犧牲的前人,每年農歷7月2日舉辦「龍門祭」告慰英靈,是當地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永寧義渡碑與義民廟和-開墾有密切關系。永寧義渡碑位於中港溪畔東興大橋附近,清道光年間淡水同知婁云出資加上募捐,提供往來人士免費渡過中港溪的渡船,是過去重要的交通服務,如今只剩下南岸東興福德祠大樹下「永寧渡樂助碑」4座,記錄這段佳話與捐助者芳名,是重要的歷史古蹟。義民廟又稱「忠義亭」,是新竹縣新埔鎮(zhèn)褒忠義民廟的分香廟,奉祀死於林爽文事件,以及漳泉、閩粵械斗的無主孤魂。
中文關鍵字:恩隆圳 , 義民廟 , 中港溪義渡
英文關鍵字Enrom irrigation ditc- , I-min temple , Free river crossing site in C-ung-gang river
參考資料
下一篇:農業(yè)人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鼎金系統(tǒng)交流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