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斜坡上主要接受陸源及淺海的沉積物堆積,下部-斜坡同時有半深海沉積物的堆積。當大量的沉積物受下坡運動的影響,向-斜坡外緣傳輸,會依照不同形式的-邊緣,產(chǎn)生不同的沉積型態(tài)。在非活動型-邊緣,沉積物從-斜坡滑下後,會在坡度較緩的底部堆積,可達數(shù)公里厚,稱為「-隆堆」;在活動型-邊緣,因-斜坡下方有海溝及海槽存在,沉積物大都堆積於海溝之中,-邊緣即無法形成-隆堆,這也是環(huán)太平洋海底缺少-隆堆的原因。-斜坡和-隆堆兩者雖然只占海底面積的10%,但其所含的沉積物的體積卻占了所有海洋沉積物的60%。
-斜坡上堆積不穩(wěn)定的沉積物,經(jīng)長期的下坡運動,會對海床進行下切的侵蝕,造成一些小溝渠和下切水道,使得-斜坡的海床崎嶇不平。若經(jīng)過多次的滑動、塌限、濁流沖蝕和泥沙堆積等作用,會增加下切海床的力量,小溝渠歷經(jīng)強烈侵蝕會形成谷壁陡峭V形的峽谷,稱為「海底峽谷」。
-海域的-斜坡主要分布在東北海域的東海-斜坡,東部花蓮臺東外海的斜坡及西南海域的高屏-斜坡上。東海-斜坡由水深約150公尺的東海-棚界,向東南外海延伸到南沖繩海槽的海床。此-斜坡底部水深大多不到2,000公尺。從構造的觀點,東海-斜坡實為南沖繩海槽的一部份,位於琉球島弧後方向陸的-地殼經(jīng)歷了弧後張裂作用,減薄的張裂-地殼下陷,造成初期的南沖繩海槽,其北坡發(fā)生一系列的正斷層,來自東海-棚的沉積物堆積并覆蓋在這些正斷層組成的盆地斜坡上,逐漸形成今日的東海-斜坡。-斜坡面向開闊的大洋,而東海-斜坡卻是面向封閉的南沖繩海槽,斜坡底部沒有-隆堆或海溝,因此,東海-斜坡不屬於一般的活動型或非活動型-邊緣的-斜坡,反而反映了弧後張裂的地質背景。東海-斜坡上發(fā)育了一些海底峽谷,向下切割海床,造成崎嶇不平的地形,反映了下坡運動的效應,相同於一般的-斜坡。東部花蓮臺東外海的斜坡基本上反映了北呂宋島弧在海下的地形及構造,不同於一般的-斜坡。
高屏-斜坡由水深約80公尺的高屏陸棚界向西南外海延伸到南海的海床,終止於馬尼拉海溝北部,水深約3,400公尺。高屏斜坡以水深1,000至1,200公尺為界,可區(qū)分為上部及下部斜坡。此地形分界主要為西北-東南向的海脊,部份呈現(xiàn)懸崖峭壁,落差高度可超過1,000公尺。上部斜坡坡度較陡,被許多小溝渠及海底峽谷切割,形成顯著的海底地形。下部斜坡的沉積物被擠壓成向西聚合的褶皺及逆沖斷層,向上隆起至海床,形成許多西北-東南向,緊密相間的海脊與海槽,造成崎嶇不平的海底,反映了-地區(qū)弧陸碰撞的大地構造效應。以沉積物的觀點,源自-造山帶的沉積物充填了陸上的屏東盆地,滿溢的沉積物向外海傳輸及堆積,形成今日的高屏-斜坡。
中文關鍵字:-隆堆 , 東海-斜坡 , 高屏-斜坡 , 下坡運動 , 侵蝕作用
英文關鍵字continental rise , East C-ina Sea continental slope , Kaoping Slope , down-slope movement , erosion processes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