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907年(明治40年)由西部移墾的數(shù)十名-鄉(xiāng)民共同出資,引卑南溪水開設簡陋的里壟圳,灌溉約30公頃農地。由於該地位居山區(qū),常與原住民發(fā)生爭戰(zhàn),兩年後遂放棄該圳。1915 年(大正4年)-總督府積極加強理蕃政策,充實警力,來此定居者逐漸增加,此圳才重新利用,并於1941年(昭和16年)更名為關山水利組合。由於卑南溪水力湍急,關山圳圳道工程經(jīng)常遭受洪水沖毀而中斷,國民政府接收-後因糧食增產的需要,1948年重新開工興建,并為改善因卑南溪湍急溪水易沖毀圳道的缺點,改於卑南溪上游支流新武呂溪設置進水口,由臺東縣政府成立墾田委員會,依輪流灌溉方式配合土地重劃,繼續(xù)辦理開墾工作,至1958年完工,定名為關山大圳,是東部卑南大圳外,排名第二的水圳工程。為解決關山大圳淤沙問題,提高大圳的輸水功能,於1989年建造沉砂池。
1923年成立「里壟圳公共埤圳」,後歷經(jīng)「里壟圳水利組合」、「里壟水利組合」、「關山水利組合」,國民政府遷臺後再歷經(jīng)「關山農田水利協(xié)會」、「關山水利委員會」、「關山水利整理委員會」,1956年并入「臺東農田水利會」管理。
中文關鍵字:臺東農田水利會 , 卑南溪 , 里壟圳
英文關鍵字Taitung Irrigation Association , Beinan River , Rilan C-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