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一、地方沿革
1762年屬於諸羅縣打貓北保,1862年嘉義縣打貓北保陳井寮莊,1875年嘉義縣打貓北保陳井寮莊、菜園莊,1901年嘉義廳打貓支廳大莆林區(qū)打貓北堡排仔路莊,1920年臺南州嘉義郡大林莊排子路(大字)竹圍、陳井寮、菜園、水尾寮(小字),1943年臺南州嘉義郡大林街排子路,1946年劃歸大林鎮(zhèn)排路里,1952由排路里劃出西結里。
西結里位於大林鎮(zhèn)最西處,原屬於排路里轄區(qū),-41年將西部的原陳井寮莊及菜園莊劃出組成本里。清乾隆後期泉州府同安縣陳姓族人到此開墾,同治年間設有陳井寮莊,光緒年間形成菜園莊。-8年,依《嘉義管內采訪冊》所載,菜藔莊七番戶、二十九丁口,菜園莊七十八番戶、三百五十丁口。現有聚落,竹圍、陳井寮、頂菜園。
二、地理環(huán)境
西結里位於雙溪口的東方,華興溪(倒孔山溪)由北往南流,形成與云林大埤鄉(xiāng)的界河,三疊溪由東南往西北流,兩溪在里境西處匯合,使本地自古擁有豐富的水利資源,有利於振興農作?,F在陳井寮、菜園聚落的居民仍然從事水稻種植。
三、聚落分布
竹圍仔,位於西結里北部,倒孔小溪(華興溪)南岸,因早期居民惟恐洪水浸害村莊,植刺竹於溪流沿岸充當護堤,又因於東北角溪水急轉彎,致使溪岸農田沖積過多細沙而形成大砂壩,當東北季風吹起時塵沙飛揚,村莊周圍因而逢植刺竹林,作為防風林,整個村莊因環(huán)繞竹林,故以此得名。康熙年間泉州府同安縣(現屬廈門市同安區(qū))張姓先民入墾此地。1945時,竹圍仔人口有三百多人。行政區(qū)域為西結里第一、二鄰。
陳井寮,位於西結里西部,倒孔小溪東岸,因有陳氏先民建設寮舍,便開鑿水井供數戶共用,因將此地名稱之。乾隆後期(約1790年)泉州府同安縣安仁里青保十五都溪子墘社人陳福星等四兄弟入墾此地,後弟陳國祚移鹿草西井,一弟遷云林縣水林鄉(xiāng)牛埔西井,一弟遷云林縣東勢鄉(xiāng)。兄弟後裔所居的村莊皆有井字?,F居民多為陳福星後代,以農作為主。行政區(qū)域為西結里第三至九鄰。
頂菜園,又稱為菜園,位於西結里南部,三疊溪的北岸,因居民多溪旁種植蔬菜而稱之。位於三疊溪南岸的溪口鄉(xiāng)坪頂村稱為下菜園,北岸的本莊稱為頂菜園。下菜園與頂菜園原為同一莊,後因三疊溪河面變寬,下菜園居民向南遷移,而形成現在分屬不同的行政管轄,現住戶以張姓為多,多從事稻作及養(yǎng)鴨。行政區(qū)域為西結里第十至十五鄰。
四、文化資產
保安宮,位於西結里陳井寮,於道光十五年(1835)建廟,1976年重建,主祀王孫大使,合祀玄天上帝、三使爺,是莊民的信仰中心。
元帥府,位於西結里頂菜園,主祀保儀尊王張巡將軍,暨海平關蔡府元帥。張巡就義後,豫皖江浙各地建廟立祠,後尊張巡為道教保儀大夫(或保儀尊王),張將軍成為懲惡揚善、收災降福,統(tǒng)御神兵的大神。
五、交通設施
西結里的主要交通,(一)縣道162線,經本里,東通排路里,西通溪口鄉(xiāng)。(二)鄉(xiāng)道嘉96線,由排路里排仔路,至本里頂菜園?!?
中文關鍵字:陳井寮 , 頂菜園 , 雙溪口 , 竹圍
參考資料
快搜